你是谁?

教育的对象是谁?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忽略了孩子在教育中的主动性?

出于爱心,我经常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解给孩子我想给的一切,好像只有把自己能给的都给她,才算爱。于是,我常常忽略了孩子自身的需要,不假思索地爱和给予着,结果经常招来孩子的反对,甚至不满。

早晨,我给孩子煮好了鸡蛋,剥了皮,叫她吃。 “我不吃,一看见鸡蛋就恶心。”女儿连看都不看碗里的鸡蛋。 “吃鸡蛋能‘长个儿’,能更聪明。”我像鸡蛋广告商一样说着广告词。女儿被诱惑地拿起来。她毕竟是孩子,喜欢长个儿,也渴望聪明。可只

过了一天,我的广告词对她就失灵了。而且,不论我推出多么新鲜的广告词, 她都无动于衷,还经常将心比心地问我:“如果你不爱吃的东西,我硬逼你吃,你愿意吗?”

我虽然不回答她,但心里知道她说得对。可我还是不能自控地重复着被女儿拒绝而我自以为应该做的事。

有一天早晨,女儿不耐烦地对我说:“是你吃饭,还是我吃饭?吃什么我得听胃的,不能听你的。”我突然觉得被女儿拒千里之外了。我强行着把我认为好的东西、有营养价值的东西给孩子,可孩子并不接受。她是有意对抗呢,还是更尊重生命自身的需要呢?

又过了些日子,为穿衣服的事,小女儿又跟我争辩起来。我让她多穿。她说不冷。我说冷。最后,她又以那种口气问:“是你冷,还是我冷?咱俩究竟谁出去玩?”

我被问得无言以对,手里拎着的衣服一时不知该放哪儿,嘴巴张了张不知该说什么。这样的争辩开始只局限于吃饭和穿衣的事上,紧接着,就跟学习联系在一起了。我一直小心翼翼地面对着孩子生命生长的需要,可我还是经常不小心地把我的意志不自觉地渗透在她的生活和学习里。她写作文,我说该这样写,她说要那样写。最后,她又以同样的口气问:“是你写作文, 还是我写作文?”

孩子在向我发出警告:教育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生命自身生长的需要。既然爱孩子,就不能不顾忌孩子的需要。在孩子的生命没有需要感的时

候,无论你给她多么有价值的东西,她都不会接受,更谈不上吸收了。

生命的各种系统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转规律和相互协调的自动化装置。生命信息系统也有一套自己的接受和传递规律,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工作。人在没有饥饿感和困倦感的时候是想不起吃饭和睡觉的。同样,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外界的信息没有需要的时候,也不会自动地打开信息系统的接收通道。

孩子生命自身具有着接受和拒绝外来信息的能力。如果外来的信息打不

开她生命的锁,即使再有价值,对孩子来说也没有意义。既然孩子是教育的主体,那就要研究孩子生命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我们的意志越强大,孩子的自觉性越受到压抑。

我用自己对冷热的感觉来确定孩子的需要,用自己的成功标准要求孩子接近我的目标。至于孩子生命自身生长的规律和状况,孩子生命在不同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以及不同的能力却被我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