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沉思之十七——保护心灵
一
心灵需要一个保护岗。
保护心灵不受伤害,就等于保护孩子生命的资源。
人有一种本能,当机体出现失衡的时候或者碰到障碍、遭到打击的时候, 手和脚会改变位置,支撑起自己来,寻找新的支撑点和平衡点。心灵也一样, 心灵害怕受伤和流血。心灵对伤害极为敏感,只要一有碰撞,就像乌龟伸出的头,本能地要缩回来,然后,迅速地给自己上锁,躲进自己的小屋避风避雨。
在孩子编撰的故事里,很多故事是孩子用想象给自己盖的一间小房子。面对现实的失落和打击,孩子惟一能自救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个想象的自己, 减轻眼前的负担。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所创造的神话和童话故事,实际上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想象的自己,通过这种创造,驱散人类面对整个宇宙时,心灵的那种难以排遣的渺小和卑微感觉。
正因为人有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生命才能不断地跌倒了,爬起来。心灵被挫伤流血后,才能很快地愈和了。生命力的顽强很大程度来自人自我保护的本能。
保护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实际上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很多时候,由于孩子的这种能力遭到破坏,心灵的护网膜整个被撕碎了,赤裸裸地等待现实的枪剑随时刺来。当孩子天天面对一个遭受否定和失败的自己的时候,人生的勇气和自信从何而来呢?
现实中的失败,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上捅了一刀。让孩子展览失败,不等于揭孩子的伤疤吗?大人往往不考虑孩子的需要,甚至不知道孩子也有尊严,因为我们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便一切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为了检查孩子这架学习机器的运转现状,我们毫不顾忌地拆装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零件, 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组装,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灵。
心灵最怕撕碎了给人看。躯体的损伤可以修补,心灵的损伤却难以修补。因为心灵要在失衡中找到新的平衡,就不得不打破原有的正常秩序,不得不改变情绪渲泄的渠道,把心灵的苦水倾泄出去,心灵被迫遭到扭曲。
二
一个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秘密是孩子独立承担和支撑自己的一种能力。孩子为什么要给日记上锁?
孩子天生就喜欢珍藏秘密,天生就怕别人窥探自己的秘密。因为秘密像财富一样怕丢失和偷盗。还有,孩子本能地感觉到失去了安全感。孩子发现成人对他们有一种侦探癖,喜欢跟踪和侦查他们的心灵,经常不打招呼随便闯进来搜索和查找所需要的材料。孩子不得不靠一把小锁来锁住自己的秘密。
孩子知道,心不能全部敞开,随风随雨进入因为总有一些怕吹乱、怕淋湿的东西,需要僻藏在一间屋里,那间屋子就是秘室。心也不能全部关闭, 不透阳光,不透空气,因为总有一些东西需要曝晒,需要拿出去抖落灰尘, 怕长毛和发霉。
秘密不过是用心包裹起来的一种感觉,怕遭到语言的破坏的伤害而不肯说出;秘密不过是心底生出的一对翅膀,怕被语言折断而宁肯留存在梦里; 秘密不过是心留给自己独游的一个角落,怕被语言撬开大门儿悄悄地锁在深院里。
孩子多一份秘密、一份隐藏,实际上是多了一种独立意识、一种独立承担自己的苦难和独立支撑自己的自信。秘密与人的独立意识分不开。一个没
有一间自己的屋子的人,藏不了秘密。一个依赖别人开启或关闭窗户的人也藏不了秘密。一个随时需要向人展览自己的眼泪和欢颜的人更藏不了秘密。没有秘密的人长不大,有了秘密却保不住秘密的人也长不大,只有有了
秘密又能保住秘密的人才能长大。
三
心灵也有自己的卧室,
因为苦难和欢乐喜欢有一个居所。
心灵也有自己的卧室,不能让别人随便出入。在卧室里,人可以很自由很放松地表现自己,不需要包装。心灵不能时刻都袒露着给人看。孩子一走到人群里,群体生活一有了比较,就容易发现自己的缺欠和不足。比如:自己比别人矮,或者比别人瘦,或者动作比别人慢,记忆力没有别人好等等。这些在比较中发现的问题和在生活中随时出现的错误都暴露出来,不同程度地打击着孩子的自信心,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没有自信作为支撑,孩子的生活便没有快乐。
人有一种抵御痛苦的本能,在孩子身上这种本能表现得十分强烈。孩子本能地知道在心灵上加一个护网膜——借助想象来减少现实所受的伤害和痛苦,借助想象创造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想象不仅仅是孩子创造力的基础, 也是心灵自我保护的一层护网膜。
孩子怕自尊心受到伤害,本能地采取了一种自我保护法。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天然能力。神话和童话故事的创造,展现了人类的这种能力,帮助人类创造了另一个自己。很多时候,为了逃避现实的苦难,人不得不居住在想象的世界里。文学艺术的创作保留着人类最原始最隐秘的一个动机—— 那就是通过想象帮助自己逃避现实人生之苦难。
孩子的自尊心最脆弱,最怕挫伤。可大人往往忽略这一点,根本不顾忌孩子的脸面,随意对孩子丢弃不满,让孩子处于自责和自我否定之中。孩子不愿意受伤,便本能地采取一种办法保护自己。编故事不过是孩子让心灵随时进入自己的卧室,给自己创造一个安全住所而已。
四
思考是心灵的一把保护伞,
专为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而准备。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只顾全身心地享受快乐了,没有时间和心情思考问题,甚至连想象的翅膀也收拢起来。只有孩子受到伤害和打击的时候,心灵这驾快乐的马车被迫停顿下来,因为孩子不愿意在痛苦中停留,便喜欢借助想象力来转移痛苦。这就是孩子创造故事的一种内在的原始动力。
多病的孩子总是敏感并且富有想象力的。经常遭到否定和打击的孩子由于自卑,也格外敏感和富有想象力。人躯体的各部位和零件不出现故障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关注它的存在,甚至完全忽略了它的作用和价值。比如, 心脏和胃在不停地工作,可当它们没有出现故障,发出疼痛和难受的信号时, 谁都不去想它。只有它们运转不正常发出信号了,才能引起关注。健康往往让人忽略了身体。只有疾病经常提醒人们注意身体。
心灵也一样,心灵在没有受到伤害和打击之前,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 日夜不停地歌唱。可一遇到伤害和打击,不是声带受到损伤,就是舌头出了毛病,歌声因此变得沙哑或经常出现变调儿。
孩子的思考来自心灵所受的苦难。想象是一种保护心灵的护网膜,思考
是另一种心灵的护网膜。如果说想象能把孩子带到另一个星球,以新奇来驱赶痛苦的话,那思考却恰恰相反,思考把孩子彻底地安放在大地上,让孩子直面人生苦难,并学会从苦难中发现自己生命向上生长的力量。
思考更像一把伞,专为下雨天准备的,明知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风雨,而不躲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迎接它。
孩子遭到点打击和伤害并不是坏事,打击和伤害亦能从反面激发孩子向上生长。
我相信你和我一样,因为爱孩子,而对孩子周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