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上弹钢琴

人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现实, 一个是想象。

孩子不喜欢现实,才经常到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在整个动物世界里,人既渺小,又丑陋,身上没有漂亮的羽毛,头上没有华贵的羚角,没有翅膀, 不能在蓝天上飞,没有矫健的腿能在地上飞奔。人不喜欢自己这副样子,便给自己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

“妈妈,我梦见自己在月亮上弹钢琴。你听见了吗?”小女儿一睁开眼睛就对我说。

“听见了,有流水声,有风声,有海浪声。”为了不扫她的兴,我随便瞎编了几句。

“不对,还有小蜜蜂、小画眉、布谷鸟的声音呢。”她纠正着我。“你怎么到月亮上去了呢?”我故意在问。 “我就这么一飞,就飞上去了。”她做出一副抖动翅膀的样子。

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嫦娥奔月不过是这一梦想的最生动最美好的想象。月亮唤起人很多丰富的联想和诗情。即使在高楼林立都市的上空月亮被涂上灰蒙蒙的色彩,她仍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5 年前,我看到一张画。一个小女孩在弯弯的月亮上荡秋千。她脚跷着,

头发飞扬起来。可她张着嘴在大笑着,那样子特别快活。这张画是一个 6 岁的小女孩画的。她也和我的女儿一样,想到月亮上去玩儿。

月亮在孩子的心里是什么呢?在中国的诗词里有很多赞美月亮的诗文。孩子在追问月亮,那些对人生和宇宙充满终极关怀的诗人和哲学家也在追问月亮。孩子的追问常常包含着千古不变的疑问。

孩子很多时候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想象和现实充满矛盾。因为有了这些矛盾,人才有了思索,有了追问。当我们甘心现实的安排和摆布时,孩子的那些不着边际的想象不正是对我们衰老的生命的能量的一种补充吗?

我喜欢沉浸在孩子的想象里,享受生命的沐浴。生命需要这样的更新。童真不就是对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心、一份没有功利心的关注、一种纯粹

的精神漫游吗?我们在地上爬行得太久了,突然听见孩子那天真的声音,心能不苏醒吗?

人类为什么能不断地重复思考相同的生命话题?为什么那些千古不变的生命主题能常谈常新?不就是因为孩子不断出生、不断地有新的疑问和想象提醒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