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和斯坦茨执教期间,认真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新庄孤儿院是一所劳动学校,办学宗旨不在于救济当时生活无靠的贫儿,而在于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他们的能力,有把握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他还提出了孤儿院的另一项任务:要完全依靠儿童通过劳动得来的钱维持孤儿院的生活经费,使孤儿院成为一所自给自足的劳动学校, 儿童们学农又学工,既在田里劳动,又在纺纱机和织布机房劳动。劳动之余,裴斯泰洛齐教他们学文化。儿童们生产出的手工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裴斯泰洛齐亲自跟学生一道去市场卖东西。这样,儿童的劳动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

在斯坦茨,裴斯泰洛齐继续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孤儿院里的儿童每天早上 6—8 点和下午 4—8 点学习,其余时间劳动。劳动主要是生活服务性的,少数儿童学习纺纱。他“试图使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手工工场相联系,使它们合二为一”。但由于条件不具备,加之时间短暂,这一设想没有完全实现。但从总体上看,斯坦茨的实验比新庄的实验还是前进了一步。在这里,他更重视对儿童劳动技能本身的训练,并在劳动中培养儿童勤劳、精细、有计划、重条理等良好品性,而较少注意眼前的经济利益,他们不再仅仅是为挣得生活费而劳动。在斯坦茨孤儿院时期,劳动的生产性已被教育性所取代。儿童边劳动边学习,在从事手工劳动的同时,可以教他们很多东西。而在新庄孤儿院,劳动和学习是完全分开的。

在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占有重要地位。他从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认为提高劳动人民的劳动技能和管理能力,是改变其贫困状况的根本途径。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与体育、智育、德育紧密联系,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对开发智力有积极作用。他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说:“对人们的教育,要从严肃认真的专业训练入手,才是脚踏实地的,这比什么书本教材都重要。”他认为这种方法必然能培养新一代。

裴斯泰洛齐在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中,教学与劳动相比,以劳动为主,劳动时间较长,教学服从劳动,这就不能保证国民教育的水平。但是,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许多贫儿根本没有机会接受国民教育,而裴斯泰洛齐以自己的努力为一些儿童创造了学习条件已经够伟大的了。裴氏的劳动教育对象只限于劳动人民子女。他认为, 因为他们需要摆脱贫困而需要接受劳动教育,这也是作为资产阶级教育家的一种阶级局限性。

裴斯泰洛齐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创立的教学法和教育改革实验在 19 世纪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为世界所瞩目。当时的

瑞士及德国、法国、英国、俄国、西班牙等国纷纷以裴斯泰洛齐的学校与著作为蓝本,设立“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效仿他的教学法,在德国甚至有“普鲁士裴斯泰洛齐学校制度”之称。这一切构成了 19 世纪“欧洲的裴斯泰洛齐运动”。法国教育大臣、教育家朱利安(1775—1848 年) 曾选派 24 名青年到伊佛东跟随裴斯泰洛齐学习 1 年。1808 年,普鲁士政

府拨款给 17 名青年跟随裴氏学习 3 年。他们回国后创立了模范师范学

校,成为普鲁士学校改革的中坚力量。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在 19 世纪初还间接传入美国,对美国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