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教育的强化和印度反殖民教育的发展

为了巩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在全印度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殖民教育措施,以培养亲英上层分子。但对 1854 年的《教育急件》, 印度政府并未认真付诸实施。1882 年以威廉·亨特为首的教育委员会成立,这是英国直接在印度建立的第一个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调查印度初等教育状况,并提出建议。委员会强调初等教育主要是公共教育,应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初等教育课程应包括农业、财会、医学急救等内容,并用本地语和印度语进行教学;为提高初等教育水平,应开办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委员会对中等教育也提出一些建议:政府应通过补助拨款扩大中等教育;中学课程分为甲乙两种(甲种课程为升入高等学校作准备,乙种课程则是职业的和实用的学科)。对于高等教育,委员会强调应视各地情况,由政府资助开办一些多种课程的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品德,应编写宣传宗教原则的书籍;印度人作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受过欧洲大学的教育等。

这个“亨特委员会”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初等学校的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改进。但是,它是代表英国殖民当局意志的一个教育机构,它的政策建议是为英国殖民统治服务的,使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教育制度得以进一步强化。

随着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和印度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人民和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不断发展。这一斗争也反映在教育方面。在 19 世纪 80 年代前后,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瓦苏德夫·巴尔万特·帕德克领导了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在斗争的初期,帕德克就创办了一所学校,并在青年中进行反英宣传教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不仅提出了独立发展印度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而且要求扩大接受欧洲式教育的机会,反对种族歧视。有些左翼人物还提出了独立发展印度教育的要求。也有一些人士不希望根本触动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而只是通过扩大教育来改善印度人民的处境。他们也创办了一些学校,提出要培养真正的印度爱国主义者。

在孟加拉,印度教徒开展了包括改革教育在内的改革运动。他们希望印度青年能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倡议兴办学校。有些教派组织坚决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试图把反英宣传和普及教育结合起来。他们希望通过摆脱殖民教育来达到推翻殖民统治的目的。1867 年伊斯兰教徒穆罕默德·卡斯米创办的宗教学院,就不学习英语,对就学人员也没有任何宗教和财产的限制。

1885 年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这是一个代表上层资产阶级和具有民族主义情感的地主利益的政党。该党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给予了揭露和批判,他们要求发展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和增加参政机会。因此,国大党也要求推广印度的现代教育。到 19 世纪末年,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

垄断资本的利益,加重了对印度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病疫和灾情, 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学生大量失学,学校数量也大大减少,要求发展民族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这种形势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一些改进教育的新措施。但从总体来看,印度的初等教育到 20 世纪初还是极其落后的,男孩的入学率只有 2.38%,女孩入学率只有 2.07%。1913 年,殖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印度教育政策的法令,被迫对殖民地初等教育发展承担义务。

在英国统治印度的初期阶段,印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遭到破坏,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序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印度,对印度社会、教育和宗教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予印度古老的陈规陋习以巨大冲击, 为印度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和现代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