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应当采取的社会措施之一就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恩格斯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① 又说:“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 由国家机关公费教育。把教育和工厂劳动结合起来。”②

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近代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以英国为重点,考察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形成前后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论证了在机器大工业生产以前,独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劳动过程是和教育分离的。18 世纪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科技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第 218 页。

② 同上书,第 23 卷,第 535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360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第 368 页。

展,大机器工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机器大工业生产成为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明,生产过程不断重新组合。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而生产的主体又由人变成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不再靠人的手工技艺,而是科学的进步和机器体系的不断革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要求一种全面发展的人,他们能了解机器生产的一般科学原理,掌握大工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劳动的变换和职业的更动。这样就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需要。但是马克思又认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科学、巨大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体现在机器体系中,并同机器体系一道构成“主人”的权力,科学知识变成奴役工人的力量。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反映,它又破坏了机器大生产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的客观基础。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全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得到彻底实现。

1847 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和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都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纲领性要求提出来,足见这一思想在他们的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这一要求的提出又与当时使用童工直接有关。童工问题是当时工人运动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19 世纪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童工已非常普遍。尽管在工人阶级的压力下,各国公布了一些童工法,但“法律所规定的”儿童和少年的工作日仍然太长,一般在 8 小时至 12 小时,工厂法规定的教育要求也只是能初步读写,没有提出进一步受教育的要求。

马克思辩证地看待童工问题,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童工带有令人极其厌恶的形式,但原则上年幼一代参加社会生产是合乎规律的、合适的。他说:“现代工业吸引男女儿童来参加伟大的社会生产事业,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和合乎规律的趋势,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畸形的。”①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童工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是限制工作日,第二是新生一代的劳动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靠资本家的恩赐,只能依靠工人阶级的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能是“一种最必要的抗毒素”,以抵制把工人降低为积累资本的简单工具,抑制那些为贫困所迫的父母变成出卖亲生儿女的奴隶主的那种社会制度的各种趋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手段。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②

马克思还认为,使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互相调剂,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一个从清晨就坐在学校里的儿童,特别是在暑天,不可能同一个从劳动中来的活泼愉快的儿童相比。马克思认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216 页。

② 同上书,第 31 卷,第 538 页。

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③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它涉及到个人发展与遗传、教育内部与外部环境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各个时代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经济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直到 18 世纪,在教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为基础,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广泛领域进行了根本性研究,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达到了以往教育理论所不可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