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年)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生于英格兰德比郡的一个农村。父亲、祖父和叔父都是教师。他 7 岁入本村小学,10 岁到叔父办的中学学习,13 岁时因健康原因辍学,从此结束了他的“正规教育”,他的学识主要靠自学所得。17 岁时他曾作过 3 个月的小学教师,从而产生了对教育的兴趣。从 1842 年起,他开始为英国一些杂志撰稿,并开始深入研究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他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问题,因此他的教育论著有很强的理论性。他发表了《智育》、

《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教育论文。

斯宾塞能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倡导、论证了学校的科学教育,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19 世纪中期,英国的学校教育严重脱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急需改革。斯宾塞《教育论》一书的出版,从理论上阐明了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斯宾塞在《智育》一文中指出,各个时代的教育制度应随同它们共存的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旧教育的一套,从它的迷信的教条、严酷的纪律、繁琐的禁令、虚伪的禁欲主义以及对人为措施的信仰各方面,都同当时的社会制度接近;同样地,我们现代的培养方法在与上述相反的措施中,就同我们比较开明的宗教政治制度相适应”①。他还敏感地看到,在生产过程迅速科学化、自然科学为现代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历史条件下,英国的公学和文法学校已失去其现实价值。他大声疾呼要使教育从古典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使科学进入学校课程之中,科学教育应成为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广泛建立实科中学。

②创立了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斯宾塞教育思

① 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年,第 46 页。

想的中心内容,他也以课程论专家在教育史上著称。斯宾塞推崇科学知识的价值,并预言未来“最有价值和最美的科学,就要统治一切”。他认为知识的价值是由社会需要和教育目的决定的。他批评当时英国古典中学课程的非实用性、装饰性知识被放在第一位,与生产直接有关的知识却被忽略了。

课程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针对当时社会需要, 提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科学,为生活做准备的知识价值最高。在斯宾塞看来,学习科学是所有人生活动的最好准备,对调节人们的行为具有无法估量的最大价值,是比其他一切都重要的学习。科学应当立即进入学校的课程,居于“统治一切”的主导地位。斯宾塞的观点得到教育科学家赫胥黎和法拉第的赞同和支持。

斯宾塞构建了一个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认为, 生理学、卫生学是直接为保全人自身服务的,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主要指关于金融和商业贸易的知识)都是与生产和贸易相关、为间接保存人自身服务的,也具有很大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受到重视; 此外,他认为,为了抚养和教育后代,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为了履行公民职责,必须学习历史。为了能在未来生活中“完满地”度过闲暇时间,文学和艺术知识也是必要的。

斯宾塞清楚地看到当时英国中学和大学课程轻重颠倒、忽视科学学科的弊端。对于传统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教学内容来说,斯宾塞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革命。

③教学方法应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斯宾塞认为古典的、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违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他尖锐地指出:“正确的知识不讲,而把错误的知识,用错误的办法,按照错误的次序灌输给学生。”他充分探讨了教育原则和方法问题,归纳起来,他的看法是: 要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提倡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强调学习兴趣。

斯宾塞认为,儿童的心智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顺序。他提出的具体方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验到推理;重视实物教学等。斯宾塞是一个正视现实、思想敏锐的教育理论家。他看到了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看到了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把科学内容和方法引入学校教育,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构建的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他的《教育论》流传到许多国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美国和日本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应该指出,斯宾塞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不能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仅就教育思想而言,他主张劳动群众只须从事劳动,不必接受高等教育;反对国立教育制度;反对普及工人教育,则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和教育观点的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