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业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首先是由外国人办起来的。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比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要晚 200 年。中国近代报刊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宣传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来华创办了最初的报刊。从 1815 年到 19 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近 200 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我国报刊总数的 80%以上,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基本上被外来势力所控制。

最早被派到中国传教办报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1782

—1834 年)。他于 1807 年 9 月来到广州。由于清政府实行禁止外国人入

内和传教的政策,他在广州的传教活动遇到障碍。 1813 年,伦敦布道会又派出另一名传教士米怜(1785—1822 年)来华。他先在南洋群岛华

侨聚居地散发马礼逊翻译出版的《新约》,获得了很大成功。以后,他向马礼逊建议在马六甲设置对华传教活动的总机关。

1815 年 8 月 5 日,在米怜的帮助下,马礼逊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

记传》在马六甲问世,这是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在 1815

—1821 年的 7 年中,共出 7 卷 84 期。创刊号封面上刻有“嘉庆丙子年”, 并刊有孔子语录:“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编者还在创刊号上解释了刊名的来源和函义,序文说:“既然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问及万事万处万人,方可比较辨明是非真假矣。⋯⋯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道,至可能分是非善恶也。”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同时介绍各种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起到了传播新闻的作用。尽管这一报刊具有宗教性质,但与中国的封建报刊大不相同,它有消息,有言论,面向社会,面向广大民众, 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由古代进入了近代的发展阶段。

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之后,《蜜蜂华报》于 1822 年在澳门创刊, 葡萄牙执政党领导成员和澳门的教会领导人安东尼奥任主编,用葡文出版,系我国第一家外文报纸。《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于 1823 年在巴达维亚(雅加达)创刊,为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的教会报刊,是近代中国第二家中文报刊。1827 年《广州纪录报》在广州由英商马地臣和美商伍德创办,它是一种商业报纸,也是在华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1828 年,英国传教士吉得在马六甲创办中文教会报刊《天下新闻》(月刊)。

《中国丛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和《各国消息》的创刊,尤令世人瞩目。

《中国丛报》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01—1861 年)于 1832 年 5 月在广州创办与主编。这是一份英文报刊,主要向在华的外国人发行, 同时也销往美国和英国。该刊大量向西方提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情报资料,并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许多舆论。例如要求英国政府向中国增兵,提出使用武力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望厦条约》的某些条款就是《中国丛报》提出的。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 1833 年在广州创立,它是中国境内第一家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是郭士立(1803—1851 年)。该刊已设有新闻专栏,这是近代报刊的重要标志之一。新闻栏主要刊载国际新闻;也报道中国的情况,并开创了报道社会新闻和商业消息的先例。如曾报道过酒徒打人致死及 105 岁老翁与 22 岁姑娘结婚并生子的消息,报道过中外贸易进口货物价目表等。郭士立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创办的这一报刊也表现出为帝国主义侵华政策服务的倾向。

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麦都思于 1838 年 10 月在广州创办并主编的《各国消息》,是中国境内第二份近代中文报刊,主要传播各国新闻,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政治情况等,并大量刊载商业贸易、航运、台风消息。这些都与当时英国本身的需要有关,起到了为英国侵华政策服务的作用。

① 见《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 1 卷,第 1 期。

到 19 世纪 70 年代初,外国人所办报刊在中国报界处于全面垄断地

位;到 19 世纪末,其数量与中国人自办报刊相比,仍占明显优势。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是中国新闻史中的特殊现象,是帝国主义进行文化渗透的一种手段。

19 世纪 70 年代,有了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香港的《循环日报》和上海的《汇报》是主要代表。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举起变法维新旗帜, 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湘报》等报刊,形成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潮。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走进新闻界,大量撰写文章,宣传新观念、新知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循环日报》由王韬和黄平伯于 1874 年 1 月在香港创办。这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近代报纸之一。王韬自任主编,宗旨为“强中以抑外, 诹远以师长”。全报共分三栏,首栏选录京报,次栏为羊城新闻,最后一栏为中外新闻。报首常刊论说文,论说洋务方略和时政大事,颇能吸引读者,其中许多论文出自王韬亲笔。

《中外纪闻》由《万国公报》改名所得,系京师强学会的正式机关报(强学会 1895 年成立),由梁启超担任主笔,康有为题报名。该刊成

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阵地,但只出版 4 个多月就被迫停刊了。

《中外纪闻》被查封后,康有为与黄遵宪立即筹备创办维新派的正式机关报《时务报》,1896 年正式出版,每月 3 期,每期三、四万字, 发行对象主要是同情变法的官吏和知识分子。《时务报》全面提出了变法维新的要求和主张,并提出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梁启超以《时务报》为中心,推动了全国新闻报刊的发展。维新党纷纷在各地创办报刊,如《知新报》、《湘报》、《湘学报》、《国闻报》等。

在中国人的办报热潮中,女性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中国妇女办报第一人是江苏无锡才女裘毓芳。她于 1898 年 5 月创办并主编了《无锡白话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报刊之一。裘女士熟知中外历史, 精通英文,思想敏锐,文笔优美,立志办通俗报刊,以开民智。她经常亲自采写或改写新闻稿,《无锡白话报》几乎每期都有她的编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