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教育

留学教育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洋务教育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要熟悉西方、学习西方,只靠在国内办洋学堂是不够的,还需要派人出去学习。这样,派遣学生出国留学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1870 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1871 年 9 月,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容闳建议的基础上,奏陈选送聪颖子弟赴国外留学。奏

折获准后,从 1872—1875 年,每年派 12—15 岁幼童 30 名,4 年共 120 人,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15 年学成回国。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操和制造等,我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和思想家严复等都是其中成员。

清朝政府害怕留学生被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洗染,1876 年派顽固分子、翰林出身的吴子登出任留学事务所的监督。1881 年他以学生沾染洋气、“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将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为由, 几乎将留学生全部召回,只留下 10 人继续学习。

在光绪二年(1876),沈葆桢和李鸿章又请求派遣学生去欧洲留学。于是有 30 名学生被派往法国学习造船或去英国学习驾驶,学期 3 年,期满回国任用。

后期的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张之洞也力倡留学。1898 年,他著文陈述留学之必要,并主张奖励留学,特别提倡去日本留学。1896 年,清政府派唐宝锷等 13 名学生赴日本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自

1898 年起,清政府明令各省选派青年学生去日本留学,并作为一项固定的国策。

洋务派的留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洋务人才,维护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但是,培养的大多数留学生都成为爱国的知识分子,是我国近代科技界、企业管理部门、外交部门和军事部门的第一批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