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有礼的教育思想

①生平。森有礼(1847—1889 年),是日本明治初期的政治家、教育家。他是明治政府的第一任文部大臣、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者。他所制定的日本学制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于 1847 年 8 月出生在鹿儿岛一个下级武士家庭,青少年时期就学于藩学造士馆和开成所(藩的洋学校)。1865 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攻读数理化等学科, 以后又转往美国学习。列强争雄的国际环境开阔了森有礼的眼界,也使他的报国之心日渐强烈。他极为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英美式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逐步形成了改革日本的设想。

1868 年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森有礼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从美国回到

日本;同年 7 月,就任征士外国官权判事,次年被任命为政府的制度调

查员。他 24 岁时出任驻美国公使,后又历任驻华、驻英公使。在美国期间他还担任日本在美国的学生监督。他特别关心日本教育,编辑出版了

《日本的教育》一书。

1873 年,森有礼与福泽谕吉等人创办“明六社”和《明六杂志》,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推动日本的近代化。1875 年他开办商法讲习所(后改为高等商业学校),倡导实业教育。

1885 年,伊藤博文内阁成立,他出任第一届文部大臣,全心致力于日本教育改革和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他在任期间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日本教育事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幸的是,1889 年(明治 22 年)2 月 11 日,森有礼应邀参加公布宪法的纪念活动,在离开官邸

时,被一个宗教狂徒暗杀,次日身亡,年仅 43 岁。

②主要教育思想。森有礼的教育思想属于国家主义。明治维新以前, 他是个基督教徒,注重宗教教育。1880 年以后,他接受了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国家主义思想。他认为德国的强大在于德国奉行国家主义思想,日本要改革落后状态,应该效仿德国。后来,森有礼把国家主义思想运用于教育,强调培养国家观念和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主张为了国家富强和维护国家政体而办教育;应该以国家办学为重,并根据国家经济理论来办学。他认为国家是神圣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想到它,尊重它。他说:“国家这个概念虽然是无形的东西,但要把它如同佛和神一样予以尊重。人们不论在工作时或学习科学时,都要以国家的事情支配

和鼓舞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别无良策。”① 1884 年他所写的《对教育令的意见》,展现了他对学校体系的设想,尔后制定的一系列学校令使他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实施。

实业教育在森有礼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担任文部大臣以后,对实业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认为这是“富国强兵”的唯一途径。他明确指出,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只空谈事物之道理,或只重视品德,而不充实社会知识,也不能只会读书、写文章、而毫无实际能力”。他要求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与外国竞争”的能力。

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期间,积极促进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标志是《帝国大学令》的发布。根据 1886 年颁布的《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更名为帝国大学,要求东京帝国大学为国家推动学术发展和培养国家需要的有知识的领导者。森有礼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主张学术自由, 但他不赞同绝对的自由,“凡涉及到学术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放在最前面”。这表明他的学术自由是以国家主义为前提条件的。

森有礼尤其重视师范教育,注意改进师范教育。他认为师范教育是连接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纽带。他指出:“国家教育振兴的第一要件, 在得良好之教师,不由教师而由人民之自觉,欲使国运昌隆,终难实现。”

①在他组织制定和颁布的《师范学校令》中规定:师范学校的目的是培养

具有“顺良”、“信爱”和“威重”三气质的教员。他要求师范生穿军装,接受军训,过集体生活。《师范学校令》规定:不允许师范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学科,必须根据国家的需要按规定学习;师范生享受助学金,但毕业后必须到指定的教学岗位去工作。许多来自中、下层农村家庭的学生毕业后都回到农村学校教书。

森有礼在任期间还颁布了《中学校令》、《小学校令》和《学位令》。

《学位令》规定学位分为博士、大博士两个等级。博士有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工学博士、文学博士和理学博士 5 种。他还制定了教科书检验制度、师范教育大纲等。他亲自到全国各地巡视教育,并建立了督学官制度。他的主要著作有:《宗教自由是人生所天赋的》和《日本教育问题》。

森有礼制定和实施的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日本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他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忠君爱国的臣民,主张将军事体操引入师范学校中去,按照军事化的模式实施学校体育。这些,都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