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和文字学的研究

19 世纪末,语法学的研究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虚词的研究。

1898 年,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书——马建忠(1845—1900 年)所著《马氏文通》问世。作者在序言中表明写作之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阅读古书和使用文言。全书引证古文达七、八千句,可谓集文言句式之大成。其研究方法,模仿印欧语法建立体系,同时也注意了汉语的特点,在许多地方突破了西方语法的框架。《马氏文通》给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以深刻的影响。它重视句法,此点与当时详于词法的西方语法书明显不同, 这与汉语缺少词形变化的特点是相一致的;词类划分着重意义标准,并把助词单列一类,认为“助词”为“华文所独”。《马氏文通》出版以前,汉语语法研究只是萌芽,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马氏文通》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有开创之功。

中国的文字学在清代有很大发展。从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 集录铜器铭文的,在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之后,有吴式芬(1796

—1856 年)的《捃古录金文》,吴荣光(1773—1843 年)的《筠清馆金文》,方濬益(?—1899 年)的《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等。著为图录的,有吴大澂的《恒轩吉金录》,刘喜海的《长安获古编》等。刘心源的《古文审》、孙诒让的《古籀拾遗》、《籀庼述林》、《古籀余论》等书对研究金文都有独到贡献。清光绪 25 年(1899 年)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古文字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王懿荣、刘鹗首先开始搜罗甲骨。刘鹗印出《铁云藏龟》一书;孙诒让开始辨认甲骨文,写出《契文举例》,后又写出《名原》,对汉字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理解。文字学家王筠(1784—1854 年)著有《说文释例》20 卷,《说文解字句读》30 卷,《说文系传校录》3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