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谈话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谈话法是属于探究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主要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把发现的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加以重新安排,并进一步组织或转换,使它和原有的认识融合起来而获得的。

(一)谈话的类型

谈话的类型主要有以下 3 种:

  1. 传授新知识的谈话 把谈话法用于传授新知识。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逐步深入的问题,通过师生间多层次的谈话,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观察有关的教具、标本、实物,在积

极思维的基础上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运用谈话法传授新知识的特点是:新知识的获得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来完成的。

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又有两种形式:

(1)问答式的谈话 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到的事物、现象,借助提问和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思考回答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问题式谈话多运用于低年级教学,初中生物学中许多内容都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2)启发式谈话 教师在有关的内容教学时,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根据

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一步一步去推敲、去理解和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启发式谈话多运用于高年级教学,高中《生物》中许多内容都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1. 巩固知识的谈话 把谈话法用于复习巩固知识。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教材内容和复习的目的,提出思考性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

  2. 指导实践活动的谈话 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进行某些教学实践,如实验、实习、参观等。

此外,谈话法还经常与其它教学方法穿插交替使用。

(二)教学中使用谈话的主要途径

一般说来,谈话法只适于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过程,而不适用于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运用谈话法的,其主要途径是:

  1. 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谈话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有关生物界和生物体的许多现象,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也掌握了一些有关生物学和农业生产的片断知识,这一切都有待于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和系统化。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分析学生对于当前教材已知的各种因素,以这些已知因素为基础提出问题,进行谈话。

例如,在《动物学》的“两栖纲(一)青蛙”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过“鱼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答式谈话进行教学, 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1)你看见过青蛙吗?它们的生活条件和鱼类比较有什么不同?(2)青蛙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的外部形态结构和鱼类有什么不同?(3)青蛙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形态结构有哪些是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4)青蛙主要以什么为食物?为什么要保护青蛙?(5)青蛙有哪些和捕食昆虫相适应的特征?(6)你们有否看到过青蛙是如何捕食的?青蛙捕食的昆虫在体内是通过哪些器官逐步消化和吸收的?(7)鱼类是怎样呼吸的?青蛙的呼吸系统和鱼类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8)鱼类的血液循环系统有什么特点?青蛙的血液循环系统和鱼类的有什么区别?(9)青蛙为什么能够在比较复杂的陆生环境中完成捕捉害虫和逃避敌害的活动?(10)青蛙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各包括哪些器官?(11)青蛙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以上问题既是“青蛙”一节的主要内容,其编排也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即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事实验证得出科学结论。在提问方式上,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注意与鱼纲进行对比,并且重视形态结构与机能的联系,以及跟生活条件的联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 用比较分析归纳法进行谈话 采用比较方式谈话,是形成准确科学概念

的必要手段,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学教学中所常用。

例如,《植物学》的“花的结构”教学中,当学习完桃花的结构后,再继续学习小麦花的结构时,最好通过比较谈话。教师用桃花和小麦花的模型或挂图,启发学生比较异同:

教师问:小麦花和桃花的结构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小麦花没有美丽的花冠和花萼⋯⋯。

教师又问:既然二种都是花,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结构?

学生答:都有雌蕊和雄蕊。雄蕊都有花药和花丝;雌蕊都具有子房和柱头。

教师总结:所以,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是进行生殖的主要部分。经常组织这样的谈话,从比较、分析,再归纳出结论,学生对知识的学

习是主动的,理解是深刻的,掌握是牢固的。

  1. 摆出矛盾,并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去解释矛盾的现象 利用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上的矛盾现象进行谈话,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 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好奇心和集中注意力。

例如,《植物学》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关系”的教学时,教师逐一提出问题:(1)有人说,植物的呼吸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动物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这种说法对不对?(2)有人说,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晚上才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对吗?(3)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那为什么呼吸作用显示不出来呢?(4)呼吸作用是一种分解作用,它与光合作用这种合成作用恰好相反,但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地摆出矛盾,揭出问题进行谈话,不但模糊概念得以澄清,针对性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 联系各种实际进行谈话 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进行谈话,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可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是跟各种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都可以通过联系实际进行谈话。例如,为什么移栽植物要尽量多带些土?给作物一次施化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用盆底没有洞的花盆种花,这花能正常地生长开花吗?为什么?等等。

(三)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的优点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通过谈话可以直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和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及时提出一些补充问题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开拓他们的思路。谈话法也易于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和较持久的学习兴趣, 并有利于因材施教。但是由于谈话法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和不适用于从不知到知,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运用谈话法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充分发挥谈话法的优点,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 强调重点和难点 发疑要击中要害,谈话要打动学生的心。一节课从始至终谈话,不一定能够启发思维。教师要充分准备,应根据教学目的注意围绕着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谈话的中心,提出一个包括有主要问题和严格逻辑顺序的谈话提纲,做到重点突出,解决问题明确。要注意避免提出与教学目的无关或对达到教学目的帮助不大的问题。

  2. 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思考性和推理性 谈话中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问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特别是要注意谈话中的每一个问题或一系列问题,都应当有较高的思考性和推理性,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任务感,引导学生去探求事物的本质和科学的结论。所以,提出的问题繁简适度,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避免带有暗示性。特别要注意不要提出只需要回答“是”、“不是”, “对”、“不对”之类简单答案的问题。同时,学生齐声回答的方式也不好。教师要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应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积极思维, 寻求问题的答案,然后指定专人回答,并随时指定其它学生补充或纠正。

  3. 简短性和机动性 谈话中提出的问题和答案都应当是简短和明了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问题,而且还能扩大谈话面,使谈话有群众性。

谈话的内容、问题及其连贯次序,虽然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计划好的,而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同答案也做充分估计并准备了临时应采取的措施。但在课堂教学进行中,要根据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灵活地执行,做到谈话既能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能适应学生的实际。例如,在“根的结构” 实验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根毛区细胞的特点是什么?”时,有一位学生回答:“生有根毛的表皮细胞没有细胞核”,这说明这位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是认真的,提出问题是实际的。这时,教师应简要地补充介绍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指明细胞核所在的位置,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再如,在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的教学中,在谈话过程中学生提出:“为什么一定是一个精子跟卵细胞融合,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可以两个精子都跟卵细胞或极核融合吗?”,这反映学生对受精作用的机理不了解,通过思考后产生的问题,教师应从现象上对受精作用的机理加以粗略地介绍。因此,在谈话过程中要支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不要强迫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框框来限制他们的思路,做到谈话过程的生动活跃。

  1. 要重视总结 每一问题谈话结束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 进行简要、明确的总结,把谈话的内容系统化,概括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指出谈话过程的优缺点。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谈话的方法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正确思维和准确的表达,以不断地提高谈话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