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组织形式

一、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无论是采集制作标本或栽培、养殖生物,都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这就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促进了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例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观察蛙的变态发育,结合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全面、细心地观察和比较,使学生由不深入、不完善的认识,逐步能概括、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组织学生联系当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结果提出 10 个能量流动形式,合理地利用了能源,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说明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这就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课外活动不受大纲和教材的约束,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扩大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可把最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还把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了解生物学的科学和社会意义,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可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配合植物学教学,可开展植树造林、育花种草、扦插与嫁接及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等活动。配合动物学教学, 可开展小动物的饲养和观察、采集制作昆虫或青蛙标本等活动。生物学课外活动还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课外活动,所采集制作的各种生物标本, 可作为实验材料和直观教具,还可协助建立和管理生物实验园地、生物角及实验室。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可以充当实验教学的小助手,他们研究的材料和成果,还可充实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的教师讲苔藓植物,就让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向全班介绍采集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这就可帮助大家形象地认识苔藓植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 认识生物对人类及“四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 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如有一所中学,曾有 12 个一直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高考时都报了生物、农、林、医等专业。一所农村中学,生物学课外活动十分活跃,学生大都热爱生物学,近年高考报生物、农、医的学生占考生总数的 1/4 以上。回乡学生大部分担任了农村基层干部或农技员,兽医及卫生员。基层科技站负责人 80%以上是该校的学生。

(四)寓教育于活动中,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生有多种多样的精神生活需要,单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生物学课外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课外活动所接触的生物界,其本来面貌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极好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其次,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珍稀的动植物,从古至今我国在生物学方面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生在课外活动实际中接触后无疑会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此外由于课外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并以实践活动为主,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劳动态度,纪律教育以及养成其它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等,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