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 1963 ~ 1966 年生物学科目设置

年级

科目

每周课时数

总课时

初一

植物学

2

252

初二上

动物学

3
初二下 生理卫生 3
高二 生物学

2

这套教材是在总结了 50 年代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其特点是:

  1. 改革了“以形态解剖为纲,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建立了“以生理为纲,以改造自然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增加了实验、实习比重,指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基本技能的方向和方法。

  3. 结合生产和最新科学成就。

  4. 着重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智力开发与培养不够重视。

植物学方面:有形态、解剖、生理、分类等基础知识,尤其加重了生理

部分的知识;植物资源的介绍和利用;植物基本类群介绍;各类重要代表植物及其与人类关系等。所列举的植物均注意联系我国生产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践。

动物学方面:根据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对各门纲动物以代表动物为例,介绍其结构、生理、生活规律及其与生活条件的关系;动物资源及利用;有害动物与防治等。

生理卫生方面:适当删减了解剖部分,增加了生理部分,按人体各系统的顺序编写,叙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和生理,并在解剖生理知识的基础上,讲解卫生保健知识。但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的常见病和防治还不够。

高中生物学方面:在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概括提高,使学生进一步获得生物的共同特征和生物进化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教材阐述细胞的结构、理化特性、分裂过程、意义;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与生物整体性的关系;不同类型生物新陈代谢特点和过程;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等。系统地阐述了生物个体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生物界发生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界。还同时介绍了米丘林遗传学和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有了一套质量较高的教材,多数学校反映这套教材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方法上着重注意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其优点是体系清楚,内容充实,概念明确,实验较多。不足之处是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较少,有些章节描述过细,趋于烦琐, 编写得也较为枯躁,不便于学生思考。

(四) 1966~1978 年

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十年动乱时期,由于强调了联系农业生产,全盘否定了过去使用的中学生物学教材,而重新编写成《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农业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八字宪法”、“四大作物一头猪”。《医疗卫生》主要是针灸、中草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例如植物器官的结构与机能;动植物分类知识;代表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物进化;生命起源;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阐述简单,或没有。基本技能的培养也很不重视,很多学校不开实验课。授课时数原规定每周 2 节,但实际没有保证,不少学校停开或减少为每周 1 节,有的中学甚至以“学农”代替《农业基础知识》课。因而这个时期削弱了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中学生物学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是不少中学教师在不同程度上还是有抵制的,有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强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补充了有关内容;有的克服了物质条件等困难,坚持开实验课,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解剖小动物;有的摸索运用中学生物学知识解释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或用中草药、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等, 以保证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五) 1978~1981 年

开设初中生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78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写了教材。大纲规定的科目设置见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