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教学档案

(一)建立教学档案的意义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保证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备课。备课除了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及改进教学方法外,平时要不断阅读、搜集教学参考资料,根据需要选取适合教学的文字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分类编集,建立教学档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教学档案中的资料,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通过大量资料的阅读、搜集、分析、比较,可以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同时还能进行教学研究,摸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学档案的内容

教学档案包括的内容有教案、教学分析材料、听课笔记、教学笔记、实验资料、教学计划、课外活动资料、练习题、考查考试卷、教学仪器、教具目录,以及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报刊杂志和各种有关书籍中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如照片、插图等)。经过长期搜集起来的材料数量很多, 内容广泛,门类繁多,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编成册,并可制成卡片,写上编排次序目录,便于今后备课教学时随时查阅,选择参考。

(三)教学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1. 按教材内容分类编排 如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解剖学、人体生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由于科目繁多,数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因而每个科目中再分细目,如植物学可分藻类、菌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学可分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生理卫生可按 8 大系统编排,将搜集的资料汇编成册。

  2. 按专题整理 如练习题、考查考试试题,根据同一问题不同命题方法和不同题型集中汇编。

  3. 按不同门类整理 如教案、实验资料、课外活动资料、教学计划、教学笔记等分门别类整理成册。

以上仅介绍一般的教学档案整理和分类的方法,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只要便于查阅,不必强求一律。

(四)教学档案的形式

  1. 卡片资料 教师平时在阅读书报杂志时,将有关的内容摘录在卡片上, 包括书籍和文章摘录,专有名词解释、数据、实验内容和要求等,长期积累汇集成许多卡片,分类保存,备课时可查卡翻阅。

  2. 图片资料 从报刊杂志中选取、剪辑合适的图表、图画(包括照片、插图)。

  3. 报刊文字剪辑资料 从报刊及有关资料上剪辑的资料按专题编辑成册。

  4. 教学资料 将教案、教学笔记、练习、考查考试题分类编集。

(五)教学档案的应用 教师在备课时有选择地、恰当地使用摘录卡片上的资料和报刊剪辑,在讲课时应用生动事例,能进一步说明生物科学对“四化”建设的意义。利用一定的统计数据,加深记忆。图片资料可结合讲解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中应用,使学生有直观性、形象生动、也可在课外的“生物角”、“生物窗”中展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习题资料和考试题的参考资料,也能作课堂练习的参考,培养学生见多识广、灵活多变的学习能力。“教师笔记”可作为复习课、课外辅导和以后教学的参考材料。新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老教师的“教学笔记”吸取经验教训,免走弯路。“教师笔记”所记录的有关资料可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之用,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