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源于学生的非认知活动的突发性信息的应变

突发性信息有时源于学生的非认知活动,因此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还包括教育方面的应变能力。例如,一个偶然的因素使宁静的教室气氛骚动起来, 若教师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时教师的应变能力体现在机敏地洞察信息的特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措施,变被动为主动,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例如:

一次数学课上,一只麻雀突然飞进教室,顿时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 先是好奇,继而骚动、起哄。教学过程只好中断,而对这一情况,教师急中生智:“麻雀飞得多舒展啊!但大家想过没有,麻雀能飞,我们人为什么不能飞?”学生抢答:“人太重了。”教师追问:“飞机更重,为什么能飞?” 学生哑然。这时教师趁势说:“麻雀、飞机能飞起来有许多科学道理,数学知识中有一个升力公式能解释这个现象。若我们现在集中精力学好基础知

识,以后能懂得这个公式,彻底弄清飞机能飞的原由。”教师即兴应变的一席话,重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恢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总之,教师的应变能力是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它是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置等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数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积极能动地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机敏地联系教育教学目的,富有成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意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切实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