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培养智能、发展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六年的研究、实验表明: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必须教会学生会学习,掌握好操作、类推、尝试、发现等学习方法。

操作学习法是指动脑动手,把抽象变为形象具体的学习法。小学生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动脑不动手,或只动手不动脑,都是片面的,只有手脑并用,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接触新知识时,感到不好理解,如果换成“实物”让他们操作和思考,就能建立起清晰的概念,发现计算规律,理解数量关系。例如,教一年级学 3 的组成和分解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用小木棒摆摆、看看,3 可以分成几和几, 反过来几和几合起来是 3。学习 4 的组成和分解时,要让学生独立操作推知: 4 可以分成 2 和 2,也可以分成 1 和 3,反过来,2 和 2 合成 4,1 和 3 也能合成 4。这样,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去发现规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知的印象非常深刻。

类推学习的方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类推学习的方法,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众所周知,迁移普遍存在于学习过程中,普遍的迁移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迁移。根据迁移规律,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推学习的方法探索新知识,发展新思路。例如,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给出表达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一句话:“甲

3数是乙数的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类推出它所蕴含的

4

基础知识。①乙数为标准量,确定为单位“1”;②将乙数平均分成 4 份,

甲数占3份;③乙数是甲数的11 ;④把乙数设为4份,则甲乙两数可合成7

3

3

份,甲数占总数的 7 ; 。3这些跟标准量、单位“1”、平均分等基本概

念发生了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对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比和比例奠定了基础,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创造了条件。

二、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 图1尝试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练习法、实践法,强调在亲自反复练习中达到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有相当数量的新知识,我们不先讲,而让学生用尝试学习的方法学习,然后集体讨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获得成功的快乐感。例如,教学“三位数乘多位数”。上课开始,先在黑板上出示如下(左下式)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竖式:

然后,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算(其余学生同时进行练习),在学生演算完以后,教师顺手把刚才学生板演的竖式中的乘积擦掉,并在原乘数的百位上添上一个“1”,使原乘数 52 变成 152(右上式)。这时,不要忙于讲解,而是紧紧抓住乘数百位上的“1”与多位数相乘,其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怎样算下去?让学生边思考边尝试新的算法。这样, 学生经过尝试,自己推得:“三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法则,既学到新知识, 又分享到了成功的欢乐。

发现学习的方法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教材为基本内容, 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它既是教师教的方法,也是学生学的方法。发现学习的重点特点是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地观察和探讨,通过实验进行分析、综合的探索,独立地发现和解决某些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 24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课堂上让学生任意摆出各式各样的长方体,并让学生回答各自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各是多少?长、宽、高的乘积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对 24 个物体的变式观察,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以上几种学习方法虽然分开作了叙述,但在学习过程中,它们有时是可以综合运作的,例如操作、尝试和发现学习常常结合运用。除此以外,数学学习常见的还有转化、推理、假设等思考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之时,要注意教材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