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平日的经常训练,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中先是将教材中练习部分让学生当堂思考,独立解答。其次是习题部分,最后是复习题,分层次分别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个别较难的问题可布置学生课后先思考,到下一节上课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或教师作适当点拨后,再让学生自己解答。还要根据教学实际, 适时选一些跳一跳能够摘桃的实际问题,如在初一教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后,提出一道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某幼儿园花 100 元钱,买回大、中、
小三种球共 100 个,已知大球 5 元 1 个,中球 3 元 1 个,小球 1 元 3 个,问大、中、小三种球各有几个?为了扫除学生解题障碍,同时布置一道题:适合方程 3x+2y=20 的自然数解有几组?这两道题请学生课后一起思考,第二次上课时先了解学生思考解答情况,有的完整解答,有的找到一组解,有的不会解,于是叫解得好的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作简要板书:解:设大、中、小三种球分别是 x 只、y 只、z 只。
x + y + z = 100(1)
由题意得
z
5x + 3y + 3 = 100(2)
把(2)×3 - (1),整理后,得y = 100 - 7x
4
(到此,请学生讲讲思考方法,因为三种球的只数均是小于 100 的自然
数,且从y = 100 - 7x 分析,7x小于100,100 - 7x要能被4整除) 4
经心算,适合方程y = 100 - 7x 的自然数解为
4
x = 4
y = 18
x = 8
y = 11
x = 12
y = 4
x = 4
x = 8
x = 12
所以适合题意的三组解是y = 18
z = 78
y = 11
z = 81
y = 4
z = 84
答:略。
初二时曾提出这样一道思考题:1995 年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为
10.98%,三年期年利率为 12.24%,现存入一万元,问存一年期连续三年(每年到期后本利一起存入下年)与存三年期哪种存法利息多?这是社会生活中常碰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有的问家长,有的问银行职工,核对自己的算法是否正确,其实了解了计算方法,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前者: 10000[(1 + 10.98%) 3 - 1)≈3669(元),后者:10000×12.24%×
3=3672(元)。
初三复习时,提过这样一道题:在相距 40 公里的两个城镇 A、B 之间有一半径为 10 公里的园形湖泊,湖泊的半径恰好位于 A、B 中点处,现要绕过湖泊从 A 城去 B 城,最少要走多少路?(假设湖泊外其余地方均可行走), 让学生思考后(可讨论),然后请学生说出解法,教师作简要板书。
解:如图,AH、BG 分别是圆 O 的切线,H、G 分别是切点,设
容易证明,其他走法所走的路程要比此多。
如经过 AC,沿半圆周 CMD,再经 DB 走,那么 A 至 B 的路程为:10
立解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综合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不管是自习提纲,小结提要,还是课堂语言和板书,都要起示范作用。例如余弦定理,用公式表达学生比较容易记住,但用语言表达,学生往往讲不完整,这时教师一方面完整地口述和板书,另一方面请学生看书,检查教师口述和板书的内容是否和课本上一致,大多数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看教师板书是否有错漏的地方,在这过程中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各种训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有梯度递进。
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个性、班级等特点,因材施教,因人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效果较好。近几年期末统一考试,我所教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学校中平行班高 5 到 10 个百分点。80 年代所教的一个初三班,规定同类学校派五名学生参加县初中数学竞赛,结果获县团体总分第一,其中有三位学生进入前五名, 1994 年春辅导学生参加华罗庚杯全国少年数学竞赛,有一名学生获南通市二等奖,创学校历史最高水平。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点尝试和粗浅体会,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