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学生研究、争论和探索,特别是对一些综合程度大,应用知识面较广的题目,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争论,并在适当时机给予一定的启发诱导。

如,求证:C1 + 2C2 + 3C3 +Λ +(n − 1)Cn−1 + nCn = n。

n n n n n

由于习题的难度较大,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仍感到无从下手,此时可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 证明过程中可能应用哪些公式?

  2. 习题的条件与公式是否吻合?差别在哪里?

  3. 如何处理才能应用公式?

进行上述启发诱导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很快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解题方向。

又如,解方程: 36 +

x − 2

= 28

+ 4 +

这是一无理方程,如果思考方向是解方程的方法,将无法找到解题途径, 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方程左边各项有什么特点——四项中两两的乘积为定

值,联想到不等式的性质,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

1 n(n−1)

再如,已知:n∈N,并且n≥3,试证:n 2

此题学生大都会想到用数学归纳法去证,并且也可以证出。为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解题思路。由于此题难度较大,学生较难独立想出解题思路。因此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n1=1·2·3·⋯·n(1)

1 n(n - 1) = 1+2+3+

2

+ (n - 1) = 0 + 1 + 2 + 3 + + (n - 1),

1 n(n-1)

∴22

=20 ·21·22 · ·2n-1 (2)

观察(1)(2)两式后发现,它们的第一项、第二项分别相等,若能

证明当n≥3时,2n-1 >n成立,问题即可解决。而当n≥3时,

2 n-1 = C0

+ C1 +

+ Cn-1 >C0

  • C1

= 1 + (n - 1) = n,题目得证。

n-1

n-1

n-1

n−1

n−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耐心细致,为学生设置好难易适中的“路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猜测、联想的机会,调动起学生手脑并用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握好时机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