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深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不急于给学生讲清所有的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课程中的个别结论,从而可在深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譬如对公式C0 + C1 +Λ Cn = 2n 来说,如果集合S含有n个不同元
素,那么它的所有子集(包括空集)的个数为 2n,在学生已经了解这个公式之后给出下面的习题:
一个集合由 5 个不同的元素组成,这个集合中含有 1 个、2 个、⋯⋯、5 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小结时,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列在黑板上:
方法一、C1 + C2 + C3 + C4
- C5 = 5 + 10 + 10 + 5 + 1 = 31;
5 5 5 5 5
方法一、C1 + C2 + C3 + C4
- C5 = 25 - 1 = 31。
5 5 5 5 5
容易看出第二种解法非常简练,尤其是在元素的个数较多时,应用此法会节
约很多时间。此法实际上是公式C0 + C1 + C2 Cn = 2n 的灵活运用。
n n n n
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由公式C0 + C1 + Cn = 2n 得到变式
n n n
1 + C2
Cn = 2n - 1。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培养能力的过程,促
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做完练习之后,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两式:
lim
n→∞
1+ 2 + 3+Λ +n n 2
= 1 ; lim 2 n→∞
12 + 22 + 32 +Λ n2
n3
= 1 。
3
要求学生对两式中分子、分母 n 的次数作出比较,通过观察有的学生提出以下命题:
lim
1k + 2 k + 3k +Λ nk 1
k +1 。
n→∞
n k + 1
此时学生急于了解该命题是否正确,教师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加以证明。通过研究讨论,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是成立的,进而深化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买 5 个凳子和 3 把椅子共付出 85 元,买 2 个凳子和 3 把椅子共付出 61 元,问凳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这个例题的解答是通过比较已知条件,研究对应的数量差的变化情况, 找到解题方法的。接着给出如下两个讨论题:
- 买 5 个凳子和 4 把椅子共付出 100 元,买 2 个凳子和 3 把椅子共付出
61 元,问凳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 买 5 个凳子和 4 把椅子共用 100 元,买 1 个凳子和 3 把椅子共用 53
元,问凳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对第一题学生根据相等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了解题方法。而对第二题却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此时利用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及时提出问题: 如果允许用方程解,你会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此时,学生会恍然大悟。
这些发现虽然很一般,但对学生而言,不仅可提高他们支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自信心,对于发展和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将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