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于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从 70 年代末提出这一术语至今, 其涵义尚无统一的说法。E.D.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两方面;保罗.D.埃金等人则强调,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所设计的指示性的教学技术”;D.G.阿姆斯特朗则定义为“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也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的应用”等等。① 无论哪一种说法,我们认为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教学策略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是针对一定的教学任务所制定的“如何教”的具体对象。

广义而言,凡涉及化学教学过程的不同层面的教师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和优选性,均可在“策略”的范畴内讨论。例如,中间层次的有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设计教学目标的策略、处理教材内容的策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等等,更低一级层次的有课堂提问的策略、演示实验的策略、概念教学的策略、情感教学的策略、作业批改的策略等等。上述策略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方可形成,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灵活性、最优化等特征。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具体策略之总和,构成了教学策略系统。

由此可知,探讨教学策略是有条件的,是相对于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言的,简单的任务有时只需涉及一种策略,而复杂的任务可能要用到不同层次的多种策略。由于实际的课堂是一个整体,教学策略的组合是必然的。但每一堂化学课有重点的教学内容,必有相对占优势的教学策略,这就是分类研究教学策略的价值所在。

本章着眼于化学知识体系的构成,从三方面讨论具体的教学策略。

① 王祖浩,化学学科教学策略的构思,教育研究,19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