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8-1 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特点比较

类别

项目

随堂实验

学生实验课

实验目的

  1. 配合新知识教学;

  2. 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情境;

  3. 培养学生简易的操作技能。

  1. 在知识教学 1 个单元或段落后进行;

  2. 验证所学化学知识或探新;

  3. 培养学生较全面的某些操作技能。

仪器装置

操作方法

较简单,一般为一种仪器

简捷、方便、单一

较复杂

较复杂、多项

类别

项目

随堂实验

学生实验课

反应现象

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

同左

需用时间

较短,一般 1 ~ 5 分钟

较长, 1 ~ 2 节课

效果

  1. 有利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1. 有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

是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及科学态度与良好习惯

在学生实验中,要重视目的性和示范性及有序的操作练习。要将演示实验中的“精华”化入学生实验之中,持之以恒,从实验操作中的一招一式做起,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操作,进而达到(对于能够实行一人一组做学生实验的学校来说)让学生独立设计的水平。

学生实验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启蒙阶段或低年级,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开始,要让他们看到实验室整洁明亮,仪器试剂摆放整齐有序的场面,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未预习或不了解药品的性能不得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必须恢复台面整洁有序的原貌等等细致入微的教育。包括火柴梗、废纸屑和残余的废弃物,均应分类放入废弃物容器里。

组织学生实验,一般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要提示(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保障措施)。必要时,教师应再次示范;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规范地进行独立操作(同组同学应协调、合作);并随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内容包括现象、事实、数据和疑点);课后,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含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和装置图、实验现象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和讨论)。

学生实验课多为分组进行。每组人数,按国家仪器配备标准,重点校为2 人一组,一般校 4 人一组。为了切实落实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少重点校将 2

人一组改为 1 人一组,有的学校还加了实验考试,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操作,为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 验证性实验

这是用于证实或检验已学过的知识的化学实验,以利于强化理解记忆。这类实验可以作为演示实验,也可以组织成学生实验。其优点是在学过的有关知识之后进行,利于学生巩固记忆,缺点是对学生缺少新异刺激,且难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这类实验的比例,应随年级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而适当减少。当前,我国化学课本,特别是高中课本中验证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的状态亟待改变。这一点与发达国家同类课程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是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

在现行课本未做改动以前,某些学校将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的实施顺序调到相应化学知识讲授之前,例如,让学生先做“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自然要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后上有关化学知识的讲授课(仍可配合必要的演示实验)。调整后的教学效果要远优于常规的教学程序。当然,这种调整需要服从学校和学生的条件,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时则不宜过早地实施这种办法。

  1. 探索性实验

这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索的一类实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路和方法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需要探索的实验问题不限于化学课本中规定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经教师认可。

这类实验的实施过程,大体是:

  1. 确定问题;

  2. 制订实验方案;

  3. 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化学数据(现象、事实、数量关系等);

  4. 分析研究有关数据;

  5. 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自然,探索性实验也可以用于教师演示,在实验的激疑、设疑的情境下, 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分析、综合,概括出应有的结论。

探索性实验,宜提倡“指导式”,即按教师或学生设计过的、合理的程序进行实验,减少“开放式”的学生过多的试误,以节省数时和药品。为了比较,现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的特征列表 8—2 如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