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法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有条件地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 突出主要因素有指向地变化,从而探讨外加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调查法的明显区别在于:调查系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或反映,其现象往往是“等待式”的,很难确定内在的关系,而实验是人为操纵的,其结果大多是“预料之中”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在化学教育研究中,实验法应用的场合较多。常见的有化学实验室实验和化学教学实验两类。①

1.化学实验室实验

化学实验室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借助实验仪器和设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助于搞清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各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室实验较多地应用于探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条件或反应机理等。例如,氨催化氧化实验中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和实验装置的研究; 银镜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的研究;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产物的研究;甲烷制取反应条件的研究;纤维素水解的反应条件研究等等。

上述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① 王建成等,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的测试研究,化学教育,1995,8:7。

② 徐承先,高中生化学实验心理的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1996,3:23~24。

①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第 330 页。

  1. 提出有待研究的实验课题;

  2. 拟定实验研究的可能方案(含仪器、装置、药品及原理等);

  3. 反复论证,优选方案;

  4. 设计并研制仪器装置;

  5. 在不同条件下做对比实验。

  6. 分析数据,求得最佳的途径、因素或条件;

  7. 从理论上尝试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8. 核实数据,撰写论文。2.化学教学实验

化学教学实验是指人为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研究者控制各种与实验因素无关的条件(简称无关因子),使其保持稳定,同时操纵实验变量(或称实验因子)使其按预想的方向发生变化,然后观察随之产生的教学效果(或称反应变量),继而进行标准化测量,以确定教学措施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中,实验变量通常就是研究者倡导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1. 根据实验课题拟定研究计划

实验研究计划中除明确实验课题外,还应包括实验目的、操作定义、实验对象、实验配组、测验方式、分析方法、实验时间等多项内容,使实验者自己和别人都能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思路和进程。其中,操作定义是指对变量操作内容和方式的具体规定,例如,高中化学自学(实验)指导教学法实验的操作定义是:①

对比班:用常规教法,按统编教材系统讲授。

实验班:按自学提纲,学生自学统编教材或自行实验,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根据反馈情况作扼要讲解。

  1. 实验过程的具体实施与控制

实验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变量控制的过程,即一方面操作实验因子,另一方面控制无关因子。当将某种新的教学方法视为实验因子时,已不考虑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师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为了达到或接近上述目的,就必须通过排除、平衡、抵消等控制手段,尽量降低无关因子的干扰。

实验的配组形式常见的有单组、等组和轮组三种,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等组形式,即选取起始条件相近的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对比研究,因而设法使两班影响因素相同的“平衡法”在控制无关因子时尤为常见, 不对等的便是实验因子和对比班中的相应变量。两者的差别,最终将在实验效果上反映出来。

① 王祖浩、刘知新,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法论,化学教育,1995,12:7~8。

  1. 实验结果的评测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测验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测验的编制应充分反映出研究课题的特定目标,也称特质。如“高中化学自学指导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其目的既要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成绩,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而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是测验中必须反映的特质。对等组实验而言,前测与后测是必不可少的,且均应包含知识测验与能力测验,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实验之后两班学生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

实验结果的分析模式如下:①

设实验班、对比班为 O1、O2,前测结果分别为 B10、B20,用 A1O1、A2O2 表示对两个班按不同的操作定义进行实验,得到后测结果 B1、B2,则有

实验班 B10-A1O1-B1 对比班 B20-A2O2-B2

实验结果 C1=B1-B10,C2=B2-B20

由于实验之前人为调查两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即 B1O=B2O。实验结果对比 C=C1-C2=B1-B2

在化学教学实验中,实验结果主要指测验的平均分,但对比方式不是两个分数的简单相减,而应通过推断统计的方法来说明实验效果之间有无差异、差异的程度多大等,具体公式在统计法中予以介绍。

  1. 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检验

实验结果是否可靠,一次实验难以获得结论,不能排除其中的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重复进行实验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验证方法。具体实施时,最好能重新确定研究对象,扩大实验范围,变换考察的角度。对前后几次实验的结果加以比较,作出相关分析,其相关程度大小可以说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保证实验结果能够重现的前提下,即可撰写实验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