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学学习动机的量化研究

在以往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中,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施用的问卷也比较简单,量化程度较低,说服力不强。近年来,国内在化学学习动机研究方面引入多变量统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有关材料作概要介绍,期望在方法论上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动机强度的层次化和数量化

在刘克文的研究中,将六类动机均按强、较强、一般、弱、无分出五种程度。通过对 1700 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每类动机各种程度上的人次百分比,同时将五种程度量化为 8 分、6 分、4 分、2 分、0 分,从而获得各类动机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①

  1. 运用统计检验说明学习动机的差异

刘克文分别列出了每一类动机上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的家长职业、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动机强度分布,运用 x2 检验统计决断逐类说明差异情况,导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使动机的培养更有针对性。②

  1. 化学学习动机分数的量化确定

朱钟景等人将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内驱力看成一个模糊集合,含四个子集:对化学课的兴趣(30%)、有意注意的时间(30%)、对作业和练习的态度(20%)、遇到难题时的态度(20%)。每个子集都分成四个等级,由强到弱分别记为 2 分,1 分、0 分、-1 分。请学生在每一子集中按自己的情况选出比较合适的等级,将这些等级评分乘上对应子集的百分率再相加,即得到该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分数,或称认知动机分数。③

  1. 化学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陈丹敏的研究表明,选取高一年级三个班进行问卷,前后两次相隔 3 个月,得到两列学习动机分数(Ⅰ)和(Ⅱ),经计算知三个班均呈较显著相关(r=0.41~0.66)。可见,动机是一个变量,会因学习情境、情绪、周围环境、学业成绩所致的失败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但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分别将三个班的(Ⅰ)、(Ⅱ)对应于高一上学期总评分、高一下学期平时成绩求相关,所得每个班的 r1 和 r2 相当接近,总变动范围为 0.4~0.63, 因而基本上可以推知:各班群体中,学生个体的化学学习动机的变化与化学学习成绩的摆动基本一致。①

4.智力和动机对化学成绩影响的比较

① 刘克文,初中生学习化学动机的调查研究,化学教育,1992,1:26~27。

② 刘克文,初中生学习化学动机的调查研究,化学教育, 1992,1:26~27。

③ 朱钟景等,关于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内驱力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87,4:12~14。

① 陈丹敏,化学学习动机因素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1.6:25~27。

陈丹敏对三个班级的学生施用瑞文智力测验获得智力分数,分别求得“动机分数~化学成绩”和“智力分数~化学成绩”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动机与成绩的偏相关系数的变动范围为 0.48~0.64,为较显著相关;智力与成绩的偏相关系数前后两次共得的六个数据中,2 个在 0.2~0.3 之间, 4 个接近于零,属几乎不相关。由此证实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化学成绩之影响大于智力对化学成绩之影响。②

② 陈丹敏,化学学习动机因素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