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选择的思路和原则

化学教育研究以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因而课题中含有已知和未知两种成分,构成辩证的统一体: 课题不含任何已知成分,一切都茫然不晓,无从提出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设想;课题含有一定的未知成分,则表明该课题具有探索的价值。选择化学教育研究课题,即要求教师在考察和分析现有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从已知的线索中找出尚未解决的未知成分,借助已知成分,最终达到解决未知问题的目的。

化学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可参考以下思路: 1.从理论材料中选题

通过广泛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或报刊杂志,从中了解到化学教育的某些理论尚待完善,某些观点有待重新评价,有的问题虽有研究但不乏争议,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引起重视等等。这一切,为开拓新的研究课题从理论上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法论研究; 结合化学教学研究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评测;根据国情和学科特征进行“程序启发教学”实验;借鉴文献资料探讨“综合理科”课程结构和实施的可能性; 应用“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参与对“素质教育”的讨论并研究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等等。这些课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理论文献的分析、评价和借鉴。因此,掌握科学的阅读、摘录、分类等方法,有助于“捕获”科研信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1. 抓住实际矛盾立题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成功的喜悦和尝试失败的体验,都能激励教师就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思考。例如,按统一的进度和内容教学,不利于“两极”学生的发展,由此提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法”的研究;以验证知识为主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但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不够明显,为改变这一现状,引出对“探索性”实验的研究;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分化点”, 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思维规律的关系。上述课题实践指向性强,往往能针对性地解决某一方面的教学矛盾,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1. 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质疑

用教学最优化的时间标准和效果标准去衡量,传统教学的一些观念及由

此产生的教学行为值得反思。如“五阶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性、能力测验的科学性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或弊端,必须通过质疑找出不足,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论证,以求进一步完善。

总之,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育研究意识,经常思考化学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了解同一研究领域内别人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的动态。一旦发现所选课题已有研究成果发表,可转换角度,从新的侧面入手,动用新的方法,吸收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确立研究课题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它受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研究的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决定化学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需要性原则。课题应根据当前教育需要和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 首先要选择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在理论发展方面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创造性原则。课题的内容或研究方法应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和新颖性,有关问题是前人没有涉及或尚未完全解决的。例如,对“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已有不少论述,但化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特质及其评测一直没有深入研究,从内涵分析和操作方法上仍有文章可做。因此,化学教育研究论文有无新意,是衡量选题优劣的重要依据。

三是可能性原则。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应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论证课题时,必须根据目标指向将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搞清楚,既要有资料、设备、时间、人力方面的保证,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及合作者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其他优势。否则,不顾实际情况追求高水平的选题将导致研究的盲目性。

四是具体性原则。化学教育研究指向性强,选题时应把握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该课题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必须搞清的关键是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算完成了等等。为突出具体性,可通过选题论证会形式,广泛听取同行的意见,以避免受个人“科学鉴赏力”的影响。论证时应将重点放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上。对包容度较大的课题,应按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分解,列出苦干“子课题”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例如,“化学学习过程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偏大,研究的方向不明确,应根据教学实际予以具体化。当分解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析因及对策和“化学程序启发教学实验研究”时,所代表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涵义就十分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