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

在明确了化学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之后,就要设计将教育思想体系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应通过怎样的结构。这就是选择课程的结构模式问题。

至今,课程理论和结构模式精彩纷呈,上面讨论过的课程类型仅为选取的代表。为了从课程的结构层次来考察,英国学者埃劳特(M.Eraut)给出的课程决策关系图,①作为一种课程理论模型,对于探讨课程的结构及其层次,具有简明直观的优点。该课程决策关系如图 2—1:

二、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 - 图1

图 2-1

图中的“教材”是指结构化的、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组织起来的学科内容,“目的”对其他四个方面的变量起导向作用;其余各项是教学系统本身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们之间为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国内外,影响广泛的课程编制模式,主要是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目标模式(objectivemodel)的典型代表是泰勒(Ralph W.Tyler)倡

导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于 1949 年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原理,成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

① B.S.FurnissandJ.R.Parsonage,IndependentLearninginTertiaryScienceEducation,ThamesPolytechnic,1975, P.4.

式,并使他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①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四个中心问题运转的。这四个问题是:②

  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根据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四个环节,可以用一种简化方式来表示目标模式如图 2—2:③

二、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 - 图2

图 2-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先确定教育目的和目标,并以精确表述的目标为依据来进行评价。

过程模式(process model)是由英国教育学家斯坦豪斯(D.Steinhouse) 首先提出的。这种模式主张:在设计课程时,应从那些具有价值的知识中挑选出能够体现这些知识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能够代表这种知识当中最重要的过程、最关键的概念和该知识中固有的那些标准。即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①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开发设计的《科学——一种研讨过程》,从过程与内容统整,更侧重科学过程方面给出一个课程范例。②该课程将科学过程细分为 13 步:(1)观察,(2)分类,(3)数值关系,(4)测量,(5)空间时间关系,(6) 传达,(7)预见,(8)推论,(9)获得操作型定义, (10)形成假说,

(11)解释数据,(12)识别和控制变因,(13)实验。

主张实施过程模式的外国学者,为了强调,甚至提出“过程比内容更重

① 黄炳煌,课程理论之基础,台湾文景出版社,1985 年版,第 2 页。

② [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

页。

③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 79 页、第 86 页。

①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 79 页,第 86 页。

② JohnC.Whitmer,ElementarySchoolScience:DirectionsandOpportiunities ,J.Chem.Educ.,Vol.51,3,169。

要”。③客观地讲,还是坚持内容与过程的辩证统一,针对过份看重内容、忽略过程的偏向,将“从过程出发,先定过程再选内容”作为完善课程内容设计的一种方法论原则,以切实保证内容与过程的统一设计是可取的。这种模式对于低年级的课程编制具有更为突出的吸引力。

此外,环境模式(situational model),既包含有目标模式的特点, 又包含有过程模式的特点,①可以认为,这种模式是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一种合理组合。这种模式的提倡者是英国学者斯基尔贝克(M.Skilbeck)。其基本点在于为单个的学校及该校的教师编制课程。这种模式有 5 个主要组成部分:(1)分析环境,(2)确立和表述目标,(3)制订方案,(4)阐明和实验,(5)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②

③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英国中学理科教育新方法,化学教育,1986,3:54~55。

①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 88 页。

②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 79 页,8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