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法

调查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考察既成的事实,了解教学现状,发现教学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教学本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明显特点是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并对所得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因此,调查必须综合运用观察、谈话、问卷、测验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判断推理等方法,使认识从表象进入本质。

教学调查的常见方式有当时调查(观察)和事后调查(访问、座谈、问卷等)两种。调查法较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法比较简单,尤其适于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化学教育现象。如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实验心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课题时常用调查法。一般而言,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调查往往是先导,在明确现状的情况下方可形成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张国定对 295 名初三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课外参考和实验诸方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调查,从而提出有关化学学法指导的具体措施。①

调查方法的一般程序是:

确立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策略→记录调查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问卷是最常用的调查策略。要使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必须重视卷面的合理设计。问卷构成的一般形式如图 11-1 所示。个人特征资料是指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静态资料。常见的问题类型有自由式、是非式、选择式、评等式、分配式等多种,可根据调查内容和对象的情况选用。

事实性问题主要调查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即存在性事实和行为性事实。前者用于调查“是否有”、“有多少”之类的事实,如“每周你们有几节化学课?”等;后者调查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如“你校辅导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方式是 (①平时渗透/②兴趣小组/③专门训练)”。态度性问题难以直接界定,往往通过评价性意见(优/良/中/差)、情感性意见(喜欢/不喜欢)、认同性意见(同意/不同意)、认识性意见(表达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或信念)等予以反映。

① 张国定,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化学教育,1994,8:25~30。

二、调查法 - 图1

图 11-1 问卷构成的一般形式

在具体设计问卷时,应根据研究的课题和调查对象确立调查的变量。“自变量”X 往往与调查对象有关,“因变量”Y 则是与 X 相应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X、Y 分别构成不同的变数集合。例如:

课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情况调查对象:某省高中化学教师 200 名

变量:学校类型;调查因素

X1 一级重点中学

学校类型  二级重点中学

 普通中学

Y1 增加演示实验

Y2 改进演示实验

Y3 增加学生实验

调查因素Y Y4 补充实验习题

Y5 结合实际素材补充趣味实验

Y6 结合其他学科补充综合实验

Y7 注意实验考核

Y8 采用“边讲边实验”教学方式

在明确变量和变数项后,可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将变量以问题形式表达,有关的变数项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供选择,也可增设不同程度的评价因素变量以便于区分。

问卷调查是通过提问来与被调查者沟通的,文字表达应恰到好处。“导言”部分简单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有关的指导语,坦诚得体的语词容易解除被调查者的思想顾虑,使之乐于合作;组合问题的语句力求通俗、准确、简

短,不用那些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问题要具体,切忌抽象、笼统;对一些敏感性的问题,要考虑对方可能拒答的各种因素,设法将其思路逐步引向深入,在文字上减弱敏感程度或隐在的压力;不同诱导性或倾向性的词,以免对方产生趋同心理而作附和式回答;问题的排列既要考虑有利于被调查者的顺利作答,又要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有关问卷调查的“导言”和问题设计实例,可分别参看“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的测试研究”和“高中生化学实验心理的调查与思考”两篇文章。① ②

在整理调查材料之前,须计算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后者必须剔除回收卷中那些未作回答或不规范填答的无效卷。然后将材料系统化、条理化, 在此基础上再作简洁、明晰的统计处理(如表 11-1)

表 11-1 调查材料的统计处理

问 题

典型回答

A.富有创造性、探索性的实验

人次比例(%)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你希望

46.5

65.3

70.5

做哪一

B.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

53.5

73.5

68.9

类学生

C.老师没演示过的实验

28.7

49.0

85.2

实验?

D.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成功的实验

29.7

20.4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