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 有明确的病因职业性肿瘤都有明确的病因,具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因素接触史。我国的调查发现,接触氯甲醚(一氯甲醚和双氯甲醚)、石棉、苯、联苯胺、铬酸盐、无机砷、焦炉逸散物等的行业或工种中,工人患某种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很高。消除或控制职业性致癌因素,能消灭或减少职业
性肿瘤发病;例如,早年接触 X 射线的医生及接触放射性涂料的女工中白血病和骨癌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加强防护和改善工艺后肿瘤发病率明显降低; 禁止或限制使用 2-萘胺和联苯胺后,使职业性膀胱癌有所减少。
-
好发部位职业性肿瘤大多有固定的发病部位。肺和皮肤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器官,因而职业性肿瘤多见于呼吸系统和皮肤。芳香胺的致癌部位在膀胱,其原因可能是:进入体内的芳香胺经肝转化生成的活性代谢物在尿中浓缩并长时间与膀胱粘膜接触而致。少数致癌因素也可导致多部位发生肿瘤,如氯乙烯至少可引起 4 个器官或系统的肿瘤,即使这些致癌因素也有其相对的好发部位。
-
潜伏期及发病年龄开始接触致癌因素出现职业性肿瘤症状的期间为潜伏期,一般认为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多在 10 年以上;但差别较大,如苯引起
白血病的潜伏期,最短的仅 4 个月。由于潜伏期较长,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
龄通常在 40 岁以上,但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往往早于相应的非职业性肿
瘤;如联苯胺引起的膀胱癌,平均发病年龄为 49.7 岁,比非职业性的早 5 年。根据我国的调查,某些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及发病(或死亡)年龄如表4-15 所示。
表 4 - 15 某些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和发病(或死亡)年龄
化学致癌物 |
肿瘤 |
平均潜伏期(年) |
平均发病或死亡年龄(岁) |
---|---|---|---|
氯甲醚 |
肺癌 |
10.0 |
49.7 |
砷化物 |
肺癌 |
22.9 |
54.4 |
苯 |
白血病 |
11.4 |
39.4 |
铬酸盐 |
肺癌 |
15.6 |
55.4 |
联苯胺 |
膀胱癌 |
21.3 |
53.4 |
石棉 |
肺癌 |
21.8 |
57.1 |
- 病理类型不同致癌因素引起的职业性肿瘤各有其一定的病理类型。电离辐射及双氯甲醚引起的肺癌大多为未分化型细胞癌;铬化合物所致肺癌多属鳞状细胞癌。有些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在非职业性肿瘤中颇少见,如氯乙烯引起的血管肉瘤和石棉引起的胸腹膜间皮瘤,这两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在普通人群中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