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氟病调查资料分析

某省为查清地氟病的流行情况,组织了调查组于 1980~1982 年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1. 全省性普查

参加普查的专业人员按统一普查方案、表格、诊断标准,在 1980 年秋季对全省 94%的饮用水源氟含量做了测定,对含氟超过 1mg/L 的饮水人群进行氟斑牙、氟骨症调查。

  1. 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全省地氟病区的地理特点,选择部分村为代表,以当地饮水含氟量1mg/L 以下的村为对照,将饮水不同的含氟量分为 17 个阶梯浓度(从0.2mg/L 以下到 10mg/L 以上),分别选点调查。

对选点水源做 pH 值、F-、K+、Na+、Ca2+、Mg-、Cl-、Fe2+、Al3+、

SO2- 、Cd2+ 硬度、碱度等项化验。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其余用原子吸吸收分光光度计、极谱仪及化学法分析。对各点均进行了土壤、粮、菜、水和空气氟含量测定;空气氟用吸附电极法测定。对各点人群全部做尿氟测定, 用电极法。各点随机抽样 30 名按临床常规法做血磷、钙、碱性磷酸酶测定。

调查分两种:一是普查,查龋齿、氟斑牙、氟骨症、并随机抽样 30~50 名拍摄胸、腰椎、骨盆、双尺桡骨及双胫腓骨五个部位正位 X 光片。二是以户为单位,随机抽样 50~100 名各年龄组人群,调查内容同上。龋齿诊断以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编《口腔病防治学》为标准。氟斑牙、氟骨症诊断按照中央地办 1979 年制定的《北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标准(试行)草案》。

【讨论 1】

你认为这个调查方案是否全面合理?有什么要补充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调查方案?

(二)结果与分析

  1. 流行史

地方性氟中毒在本省流行年代久远,据冀西、北高原盆地和冀中、南平原病区老年人回忆,祖辈一直患有“黄黑牙根病”、“骨头疼痛”、“弯腰驼背病”。所以这些地区的氟中毒流行年代很早。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黑龙港流域,由于气候干旱,南运河载流,地表水枯竭,自 1962 年群众改饮深井高氟水,几年后出现氟斑牙、氟骨症,说明本病在这类地区是近年来才流行的。

  1. 地区分布及特点
  1. 饮水含氟量及氟中毒病人普查结果:在全省 150 个县市中有 126 个

县、市、1220 个乡镇, 10 727 个村有本病流行,病区人口 5 672 539,占全省人口的 10.7%。调查结果见表 5-3。

饮水含氟量

表 5 - 3 饮水含氟量与氟中毒患病情况普查结果

普查人口 氟斑牙 氟骨症

  1. 病区地理环境特点:根据本省的地理环境特征,氟病区分为五型。1)高原型:位于北部张北、围场高原,海拔

    1500~2000 米,区内丘陵

起伏,年降雨量 400mm,蒸发量 2 000mm,多数河流闭流入区内湖泽,地表水蒸发浓缩,氟离子富集。病区呈灶状分布。浅层地下水含氟最高低不一,深层地下水含氟量正常。

  1. 山地型:在冀西、冀北的燕山、太行山区的富氟岩石裸露区及富氟温泉地带,病区点状散在分布。

  2. 盆地型:以西北部桑干河盆地为代表,气候干旱,系本省氟中毒最重病区,最高饮水含氟量达 22.51mg/L。

  3. 平原型:冀东、冀南、冀中的河北平原,病区呈点片状分布。气候干旱,蒸发能力为降雨量的七倍,氟离子富集,水氟在 1~10mg/L。

  4. 沿海型:渤海海滨平原及黑龙港流域东部,低洼平坦,气候干旱,是海陆交替相富氟带,呈咸化浅海成因类型,城镇农村均有流行。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含氟量部分正常,部分偏高,深层地下水含氟量高,在 3~7mg/L。

  1. 水、土、粮、菜、空气含氟量的调查

    1)饮水含氟量的调查:我省高氟区饮用水源大多数为浅层地下水,部分

为深层地下水,个别为泉水、河水和坑水。全省饮用水井含氟量呈现北高南低趋势。高含氟量饮水地区多集中在桑干河流域,最高为 24mg/L。(表 5-4)

表 5 - 4 饮用水源含氟量抽样调查

饮用水井含氟量(mg\l)

测定地点

0.5 以下 0.5-1.0 1.0-1.5 1.51-3.0 3.01-5.0 5.01-10.0 10.1 以 上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井数 % 井 数 %

阳原工业区井集

737 -

-

-

-

37

5.0

211

28.6 200 27.0

225

30.0

64

8.6

里县

700 76

10.8

299

42.7

126

18.0

143

20.4

38

5.4

16

2.2

2

0.2

宁晋县

712 58

8.1

409

57.4

181

25.4

59

8.2

4

0.5

1

0.14

-

-

沧州市

20 -

-

-

-

-

-

-

-

10

50.0

10

50.0

-

-

柏农

202 129

63.8

53

26.2

14

6.9

6

2.9

-

-

-

-

-

-

晋县周头

29 -

-

5

17.2

18

62.0

6

20.6 -

-

-

-

-

-

2)土、粮、菜、空气含氟量的调查:病区土壤氟较对照组及有关报道略高,空气氟亦略偏高,这与采样大部在室内及生活燃料和工业污染有关。病

区粮、菜氟大多在正常范围。 3)水质检验:为探讨本病的发展与水中其他元素的关系,选择了三个不

同饮水含氟量的病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钙与患病率呈负相关(r= 0.67 P

<0.05),碱度与患病率呈正相关(r= 0.937P<0.01)。

【讨论 2】

①你认为该省发生氟中毒的氟源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地方性氟中毒?

②其流行特点有哪些?

③水中钙的含量与患病率呈负相关,与碱度呈正相关,请你考虑其可能的解释。

  1. 饮水含氟量与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的关系

    1)饮水含氟量与氟斑牙,龋齿患病率的关系:由图 5-4 可见,氟斑牙

患病率从水氟 1.0mg/L 以后急剧升高,到 4.0mg/L 以上达 100%。龋齿患病率随水氟升高而降低,水氟在 1.0mg/L 以下患病率为 21.55%,6mg/L 以上未检出。结果见图 5-4。

  1. 饮水含氟量与氟骨症患病率的关系:通过对水氟 1.0mg/L 以上的 12 个浓度人群调查表明,随水氟含量增高,患病逐渐增多且重,结果见图 5-5。

  2. 不同饮水含氟量与尿氟排泄量的关系:尿氟随饮水含氟量增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水氟在 0.5~1.0mg/L 之间时,尿氟均值为 1.35mg/L。

【讨论 3】

①该地区饮水氟含量与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是什么?

②根据这个剂量反应关系,你认为该地区水氟含量多少最为合适? (5)人群发病特点

  1. 年龄、性别与氟骨症的患病关系:根据重点地区调查显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升高,氟骨症患病率增高且重,其中一男孩,14 岁,患氟骨症已七年。

  2. 外来人口易患:调查了从低氟区(1mg/L)以下迁入者 74 人,平均饮水含氟量 0.41μg/L,居住时间 11~23 年,氟骨症于 3 年后发病三例,占4.5%,其中一例仅迁入 1 年即发病,5~10 年发病 11 例,占 14.86%,10~20 年发病 20 例占 27.03%,共发病

图 5-4 饮水含氟量与龋齿、氟斑牙患病率的关系

图 5-5 饮水含氟量与氟骨症患病率的关系

34 例,总患病率为 45.95%。较当地氟骨症平均患病率 21.9%高一倍多,且病情较当地人重。3)职业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饮相同水源吃自产粮的农民氟骨症患病率为 29.4%,而吃商品粮的居民仅 8.8%,本地农民较城镇居民患病率高 3.3 倍。

【讨论 4】

①外地人进入病区发病率高及城市居民发病率低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②请对该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出意见。

(以上资料摘引自《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3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