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一)河豚中毒

河豚(puffer fish)又名鲀,品种有百种以上,常见的有条纹东方鲀、

豹纹东方鲀、弓斑东方鲀、星点东方鲀等(图 3-1)。我国沿海及长江下游为其主要产区。

  1. 毒性 河豚的卵巢、肝、肠、皮肤均含不同量的河豚毒素,豹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月腹刺鲀的肌肉亦有毒素,河豚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啉化合物(C12H19N3O9),是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对小白鼠皮下注射 LD50 为 15mg/kg,口服为 180mg/kg,毒素对热稳定,日晒、盐醃亦均不能破坏, 但在 pH3 以下时不稳定。

  2. 中毒机制 河豚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使随意肌进行性麻痹; 同时,对

图 3-1 毒鲀

骨骼肌纤维也有直接阻断作用;对感觉神经也可致传导阻滞。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降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障碍,对呼吸中枢有特殊的抑制作用。

  1. 临床特征 潜伏期 0.5~3 小时,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尖、口唇、肢端及全身麻木,眼睑下垂,手足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呼吸浅而不规则,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2. 防治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处理应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肌肉麻痹可用番木鳖碱,每次 2~3mg,肌肉或皮下注射。亦可试用亚硫酸钠或半胱氨酸解毒。

(二)毒蕈中毒

蕈即蘑菇(mushroom),属大型真菌类,种类繁多,我国已知食用蕈有三百多种,毒蕈约有八十余种。

  1. 毒蕈种类 我国分布较广或毒性较严重的毒蕈有毒散白毒散毒蝇散褐鳞小伞、毒粉褶菌等(见图 3-2)。

图 3-2①毒蕈图 3-2②毒蕈

  1. 毒素及中毒特征 一种毒蕈往往含有多种毒素,有时多种毒蕈中同含一

种毒素,某些毒蕈其毒素的形成和含量常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中毒程度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等有关。根据毒素的作用器官及中毒症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胃肠炎型:误食毒粉褶蕈、毒红菇、鬼伞等引起。毒素复杂,可能为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潜伏期 10 分钟~6 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

神经精神型: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毒伞、大花褶伞、毒牛肝菌等引起。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幻觉原等。中毒症状除有肠胃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亦可引起多汗、流涎、缓脉、瞳孔缩小等。误食毒牛肝菌者有幻视、迫害妄想等。病程短,约 1~2 天可恢复,无后遗症。

溶血型:马鞍菌、鹿花菌等引起。毒素为鹿花素,白毒伞的毒伞十肽也可引起溶血。潜伏期 6~12 小时,除胃肠炎外,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

等溶血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死亡。一般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肝损伤型:主要是由白毒伞、褐鳞小伞、毒伞等引起。毒素为毒伞七肽及毒伞十肽。可损害肝细胞核及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亦有损害。病程较长, 一般分五期:潜伏期约 6 小时~数天。随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此为肠胃炎期。以后转为假愈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轻病例由此进入恢复期;严重病例则进入肝损害期,出现肝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有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萎缩、肝昏迷,肾肿大、坏死等。症状严重,病死率高。积极治疗经 2~3 周后可进入恢复期。治疗可用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毒。并用保肝疗法及其他对症措施。

  1. 预防措施 通过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鉴别有毒蕈类。并加强宣传,禁止食用。

(三)木薯中毒

木薯(manihot utilissima)属大戟科,其块根即为木薯。富含淀粉, 并有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等,为我国南方主要杂粮之一。

  1. 毒性 木薯的根、茎、叶中都含有亚麻苦甙,经同存于木薯中的亚麻苦甙酶水解,析出游离态的氢氰酸,可使组织细胞窒息而引起中毒。中毒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及血管运动中枢先兴奋后抑制。

  2. 临床特征 呼吸先频数而后缓慢,颜面苍白、冷汗、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 防治 特效解毒药有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美蓝等。并可试用羟基谷维生素。木薯去毒可采用切片后浸水晒干、熟薯浸水、干片浸水或剥去内皮层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