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法最优化组合

实验证明,化学教学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作业、测验、撰写论文、家庭实验、阅读课外资料和参观以及实习等多种途径。综合前述“化学教法探求概况”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因此, 化学教学目标各条细则的达到。必须采用讲课的和非讲课的以及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最优化组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尽管化学教学组织形式与教法不是——对应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选择化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又应进行化学教法的最优化组合,现运用系统论知识和运筹学观点分别论述。

  1. 化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我们知道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艺术的加工过程,是教师

进行“教养、教育、发展”设计的创作过程或再创造过程。备课就其涉及的教学内容范围来说,可分为系统备课、单元备课和分课备课,即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结构备课和课时备课。但是,作为备课的全过程,又必须把三者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最后的落脚点应是分课备课。

在系统备课时,针对全学期(或学年)的化学教学内容,应以讲课的和非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主进行最优化组合,而排出最优的授课进度顺序, 保证学校教育计划和化学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并为进行单元备课和分课备课创造条件。

在单元备课时,应按照化学教学的独立专题(即一章或几节、几章教材), 把系统备课中确定为讲课的和非讲课的最优顺序,对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与学活动选择出最优结合形式。

在分课备课时,就要按照系统备课,单元备课制订的教学进度和内容顺序,对每一课的教学任务依照讲课的和非讲课的以及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最优化组合,制订出一种教学实施方案。它具体体现了系统备课与单元备课的主导思想和各项任务要求。并且是结合每一课时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制订的,此时就要涉及化学教法的最优化组合。

  1. 化学教法的最优化。根据具体的化学教学目标,按其达成途径优选教法,是目标达成的关键。但是,要实现化学教学目标,只用一两种教法或模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应用系统论知识对各种教法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会得出:在不同的化学教法系统结构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要素, 即

①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进实验(即边讲边实验、边议边实验、边学边实验和边完成作业边实验等);

②自学——预习、阅读、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等;

③问题——教师启发学生学习提出的问题(如路标式、阶梯式、发散式等)或学生在学习中的质疑等;

④讨论——师生间或学生间(如自由式、有控式等)的议论等;

⑤归纳——教师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学生小结等;

⑥讲述——教师的精讲、详讲、讲评、集体辅导等;

⑦练习——板演、口答、笔练和实验操作等,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 可根据教学目标把若干教法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就构成灵活多样的各种教法。

例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

教学目标:①能解释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②能举例说明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③能说明原电池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法优化组合:①实验→讲述;②实验→问题→讨论→小结。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运用教法优化组合①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教学,讲述铜

—锌原电池的原理和结构。

然后。运用教法优化组合②完成其余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思维活动延伸,加深对原电池本质属性的理解,从而概括其形成条件,可演示一组变式实验:

A.(-)ZnH2SO4Fe(+) B.(-)ZnCuSO4Cu(+)

C.(-)FeHClC(+) D.(-)CuSAgNO3C(+)

然后,提出一系列渐进式问题:

①上述各实验有何现象?

②试根据各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写出两极发生的半反应式;

③为什么上述各装置都有电流产生?并标明电子流动的方向;

④各装置的两极起什么作用?并与其活动性有何关系?

⑤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是什么?组成原电池应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经过激烈地讨论在有丰富的、正确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原电池的本质属性和形成条件。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原电池的本质属性和形成条件及其概念的建立过程。

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取各种教法之精华,应用系统论知识和运筹学观点对其进行最优化组合,才可使化学教法灵活多样、运用自如,有效地把握化学教学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