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说明

导读、启思、研议、练评“四环节”教学法在第一轮实验结束后基本形成,在第三轮实验中我们又对绪言、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等课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1. 绪言课:绪言课既是化学的入门课,又是概念的新授课,还是文化知识、科学方法、情感与意志教育的综合课。因此本节内容有两个重点:物质变化的知识重点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有三大任务: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的教学,而且就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激发兴趣,树立为“四化”建设学习化学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显得更重要。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贫乏,观察、思维、动手的能力都有待发展,又加上物质变化概念的外延很广,难度较大。所以本节教学应以化学实验、幻灯投影为主要手段,以教材思路为主线(这样有利于学生预习复习),通过趣味小实验的演示,自然现象疑难问题的提出来设疑 激趣,引入化学研究的对象,然后通过交待观察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方法,提出实验应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形成物质变化的新知,再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理解应用这一新知,最后系统归纳巩固,练习评价补尝。关于化学史、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可用幻灯或图片及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正因为全过程经过提问设疑—实验演示—观察议论—问题角答—归纳总结—

练习提高的程序步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获得知识是主动积极愉快的,印象非常深刻。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问卷统计与测试结果。

据 57 名学生调查,试验后 57 人喜欢化学,54 人认为化学有兴趣,所以要学。48 个学生表示有信心学好化学。根据形成性测验统计,实际到达度为90%。

  1. 概念课: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特别集中,几乎贯穿所有的教学内容。概念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双基”与能力,情感与意志的形成和培养。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所以概念的教学必须突出如下方面:

第一,概念教学的过程要符合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二,概念教学要充分运用实验、教具、图片、电教等直观手段;

第三,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由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会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和应用概念;

第四,要经常地复习和记忆概念,比较相近相似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轮实验中我们对课本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具体见

第一部分)例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学生自觉习惯地

依据目标练习册中的知识点和水平层次进行了预习即导读。所以新课一开始就提出金属能导电,化合物能否导电,若能有什么条件等问题设疑激趣,启发思维即启思。然后分三种情况(固体或无水液体、溶液、溶化)演示几种典型化合物的导电现象,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找出规律从中抽象出概念来;然后进行概念理解应用的问题讨论、归纳来形成新知识即研议。最后用一组练习来评价教与学的情况以便及时补偿和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前提即练评。全过程两次使用“研议”环节。通过研议突出了电解质概念的形成理解,较好地解决了电解质和物质导电性的关系这一难点。

该课教学的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随堂五分钟题量测试实验班全部通过

(先举手表决后宣布答案);对比班约 70%通过。”第二次测试题在一周后进行,八分钟题量,内容主要是概念的记忆和运用。其结果实验班人平均分89.3,对比班 77.3,两次测试结果及其它概念课教学的信息反馈,说明两班有显著的差异。实践充分证明:导读、启思、研议、练习评“四环节”教学法特别适用于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