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框架

三阶段 是指准备阶段、中心阶段和小结阶段。四个环节 是“导读、启思、研议、练评”。

导读 是依据目标评价练习册中知识点及水平层次或教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使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即印象。

启思 是通过精心编导,拿出可吸引学生的问题(包括:复习内容、现实问题、实验释疑),或演板、练习,诱导学生进入“角色”起到组织教学, 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目标,突出一堂课或一节内容的重点,并创设了新知学习的情境。

研议 是用化学实验、模型、图表等直观手段探研知识,然后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努力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讨论分析中解决问题,在归纳总结中形成新知,并在形成知识系统中开拓思路,产生创造性思维。在操作上既可先“研”后“议”,也可先“议”后“研”。而且在一堂课内重复使用“问—议“研”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练评 即练习、评价、补偿。其中既有章节终结性练评,也有一堂课或一个问题的形成性练评。练评在一堂课中可多次重复使用。

导读、启思、研议、练评的环节既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也可作解决一个问题或知识点的主要环节,既可按原程序也可变换原程序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特别是“启思、研议、练评”三环节是相互渗透,相互胶溶,相互调控混为一体的,但是选择程序的依据是确定的,即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科学的认识规律出发,从落实“双基”,发展能力出发, 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发。

这种“四环节”教学法有下述特点:

  1.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

  2. 体现了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即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秩序、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有的放矢地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教师是“导演”

  3. 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方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回到实践中去。

  4. 体现了“三思路”的统一,“双基”、能力与情感教学的统一,目标教学与评价的统一。

  5. 于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