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指导应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分层指导不能仅限于评讲作业时,而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落实。
- 课前预习。课前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目的相同,但难度、要求都略有区别的预习题,以使他们都能在心理上对学习新课有所准备。
[示例]: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对 A 组学生布置以下题目:
①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2H2”的含义有哪些?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 O2 和 H2 时有何不同?
④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H2?为什么?
⑤可通过哪些方法来制得较纯的 H2?分别需要哪些药品和仪器? 对 B 组学生布置以下题目:
①电解水会产生 H2 和 O2,写出该反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2H2”的含义有两种: a.表示 ;
b.表示 。
③已知 H2、O2、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的大小次序也适用于通常状况。则用排气法收集 O2 和 H2 时有何不同。
④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H2?为什么?
⑤要制得较纯净的 H2 往往要去除掉 H2 中可能有的水蒸气和 HCl 气体。则要制得较纯净的 H2 需用哪些药品和仪器?
C 组学生完成以下题目:
①通直流电来电解水时去产生 H2 和 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表示正确吗?
2H2 通直流电O2H 2 ↑ + O2 ↑
②“2H2”的含义有两种:a.表示 2 个 ;
b.表示两个 分子中含有 2 个 原子。
③已知在标准状况下 H2 的密度为 0.0899 克/升;O2 的密度为 1.429 克/ 升;空气的密度为 1.293 克(以上数据均来自课本何处?)则在标况下 H2、O2、空气密度大小次序如何?又因为在通常状况下上述次序仍成立,则收集O2 时应用向 排空气法,而收集 H2 时应用向 排空气法。
④阅读课本可知 H2 溶于水,H2 也不和 H2O 起反应,因此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H2?
⑤H2 很有用,怎样才能制得 H2?需用到什么药品和仪器?
- 在新课讲授时,要考虑教材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各学习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讲课要有针对性,在恰当的时刻进行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由 C 组学生来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铺垫性的问题,使其有较高的正确率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稍有点难度的问题可先由 B 组学生回答,然后让 A 组的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论,最后教师小结和深化。
[示例]:初三化学第一章第四节引言部分
①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制氧气?(C 组学生回答)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另—C 组学生回答)
②从液态氧变为氧气又是什么变化?(由 B 组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B 组学生回答,A 组学生评论)教师然后小结并引入新课。
③在作业布置和成绩考评时,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作不同的要求, 尽可能地不搞一刀切。对 C 组的学生,侧重抓基本概念,过好书本关。可多布置一些基础性、识记性的题目,不布置技巧性强、难度大的习题。对 B 组学生则仍应强调基本概念,并多做基本题,可布置少量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题目。对 A 组学生则应在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拓宽其知识面,并可布置适量的与巩固基本概念有关的技巧性强、难度稍大的习题。在考评时,对 A 组学生应从严要求,防止其骄傲自满,对 C 组学生和 B 组学生则应以鼓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