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的分类及举例

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是直接导入, 旧知识导入和实验导入三种。

  1. 直接导入。直接导入即在开始上课时,直接说明新学知识的题目。这里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说明所学知识的课题,然后进入正式课题讨论。这是纯粹的直接导入。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导入新课,但写完板书后又要采用相关旧知识的导入

方式,这种方式形式上是直接导入,实质上仍是旧知识导入。

例如,氯气一节教学中,教师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非金属单质。第一节氯气(直接导入,点题、板书)。通过初中学习知道氯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7,下面请同学们写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复习我们知道氟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铺垫)。氯元素单质的分子是由几个氯原子怎样构成的呢?(联系)”然后进入讲解阶段。所以,我们不应把直接导入单纯理解为直接给出讨论的题目。

  1. 旧知识导入。前已述及,中学化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课解、接受新学的化学知识。所以,化学教学常常在一节课或一个专题讨论之前用相关的知识引入新课题。旧知识包括化学课已学的有关知识,也包括常识性的知识和化学史知识等。凡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导入都属于旧知识导入。

例如,在学习共价化合物时,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前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化合物的知识(引导),请同学们用电子式表示出氯化钾、氟化钙的形成过程,我们知识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两个氧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同,不能形成阴阳离子(铺垫)。那么,氧气分子中两个氧原子怎样结合的呢(联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共价化合物(点题、板书)。” 再如,进行原子结构一章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卤素、碱金属元素(引导),知识卤素的几种元素性质比较相似。碱金属的几种元素的性质也比较相似(铺垫),说明元素间是有一定联系的,这种联系有什么规律呢(联系)?我们从今天起学习第五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点题、板书)”

  1. 实验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面,实验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认识材料, 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在学习方面,实验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实验导入是化学教学基本的导入方法。

例如,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可以做两个实验:取两个 250 毫升烧杯,取一张纸对折撕开,再取其中一半撕碎放在一个烧杯中,另一半用火柴点燃放入另一个烧杯中,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本质区别?随后,教师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再如进行盐类水解一节教学时,教师开始作一个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NaCl、NH1Cl、 NaAc,再分别加入少量水,振荡,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 pH 值。结合实验现象,教师讲述:“实验说明盐电离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了反应使盐的水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那么,其反应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学习第四节,盐类的水解(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