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响因素

  1. 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一般也常简称血压,它在循环中占有重

要地位,能促使血液克服阻力,向前流动。如动脉血压过低(低血压),则不能维持血液有效循环,以供应各器官组织的需要,特别是位置比心脏高的头部器官,如脑组织等,它们得不到足够血液供应就要影响其正常活动。血压过高(高血压)则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心脏必须加强收缩才能完成射血任务,严重时可引起心室扩大,心输出量减少,使循环功能发生障碍;血压过高还可导致血管破裂,严重时要影响生命。因此动脉血压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维持一定相对稳定的水平,才能完成循环功能。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为心缩压或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其最低值称为心舒压或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通常临床多以肱动脉血压代表动脉血压。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和年龄而异,一般男性高于女性、老年高于幼年。其正常值,收缩压为12.0~18.7kPa,舒张压为 8.0~12.0kPa。脉压为 4.0~5.3kPa。舒张压持久超过 12.0kPa,则可能是高血压。

  1.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在心血管的封闭管道中必须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才能产生血压, 这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充盈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简称为循环系统平均压)来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如果设法使心脏暂时停止搏动,血流暂停、则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这时测得循环系统平均压为 0.9kPa,人的循环平均压也接近在这一数字。在具有足够充盈压的基础下,血压的形成尚需具备三个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现将血压的形成过程简述如下: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起着泵血的作用,心室肌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前进的动力,而转为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扩张,而转为势能。但是如果仅有心室肌收缩,射出血液,而血管系统中无一定阻力,则心室收缩的能量全部转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全部流至外周血管,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可见,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射入约 60~80ml 血液。由于外周阻力(主要在小动脉和微动脉处),只有每搏输出量的 1/3 的血液能从主动脉流向外周,其余 2/3 被贮存在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将主动脉和大动脉进一步扩张,主动脉压随之升高,成为收缩压。故心室收缩时,将一部分能量以位能的形式贮存在血管被拉长的弹性纤维上(图 6-16)。当心室舒张时,半月瓣关闭,射血停止,但此时大动脉的弹性纤维回缩,将在心缩期中贮存的那部分能量重新释放出来,把血管内贮存的那部分血流继续向前推动(图 6-16),血压随着血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渐下降,到下次心脏收缩以前达到最低,即为舒张压。故大动脉的弹性一方面具有缓冲心室射血时对血管壁突然增大的压力,使收缩压不致太高,另一方面,在心脏舒张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使心室间断的射血变为动脉内的持续血流,同时形成舒张压。大动脉的这种作用称为弹性贮器作用。

在维持足够血量的前提下,上述任何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血压。首先心输出量的改变可影响血压。如心输出量增多,则血压升高;反之,心输出量减少,则血压下降。影响血压的第二个因素则为外周阻力。已如前文所述, 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处所形成的阻力。只要

他们的口径稍有变化,对阻力的影响极大(Ra 1

r 4

)。而小动脉、微动脉

的平滑肌较丰富,收缩性能强,因此小动脉的口径只要发生很小的变化,就可能使血流阻力发生很大的变化。小动脉收缩时,口径小,则阻力大;小动脉舒张时,口径大,则阻力小。如果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加,则心舒期中血流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末期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多,则舒张压升高。在心缩期内,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因此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脉压也就变小。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明显,故脉压加大。可见,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 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临床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常常是由于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口径缩小) 所引起。很多降压药物就是通过解除小动脉痉挛,使小动脉口径扩大以降低外周阻力而使血压下降。

从前面已知,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使脉压变小(见图 6-16)。这种可扩张性和弹性一般在老年以前不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到老年时,动脉管壁中的弹性纤维发生变性,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口径变大,容量也增大,而其可扩张性则减少,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因此老年人动脉血压与青年人的相比较收缩压较高,舒张压较低, 脉压增大。

其它如循环血量要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机体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是相适应的。但在失血时,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系统容量不变,则体循环平均压必然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循环血量不变, 而血管系统容量增大,如在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的情况下,也能造成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