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静脉血压与血流

静脉的功能除作为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通道外,还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的血流量功能。由于静脉系统容量很大,且易被扩张,又能收缩,因此静脉也称作容量血管,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静脉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以使血液循环可适机体的需要。

血液经过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时,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以克服阻力,因此静脉内血压较低,通常用水柱来表示。正常人平卧时,肘正中静脉压约 40~ 100mmH2O(约等于 0.4~0.9kPa),近右心房的腔静脉压,则较大气压为低

(因受胸腔负压的影响)。静脉压的测定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所谓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因为它可以反映整个机体静脉血回流情况。因此,比局部静脉压更有意义。正常人中心静脉压约为 0.5~ 0.8kPa,当心脏射血机能减弱,如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高达 1.7kPa。促进静脉回流的根本因素是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间

的压力差。因此,凡能升高小静脉压力或降低腔静脉压力的任何因素都能促进静脉回流,反之则不利于静脉回流。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心肌收缩力、体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和呼吸运动等。

心肌收缩力愈强,心室排空愈完全,舒张时心室内压力愈低,吸引心房及大静脉内血液回心室愈快。相反,收缩力减弱,不能及时地把回心血液排出去,这就使舒张时心室内压增高,血液大量淤积于心房和大静脉中,致使中心静脉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流量减少,整个静脉系统淤血。如患右心室衰竭时,右心室射血力量显著减弱,心舒期右心房压力增高,则引起静脉系统淤血。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浮肿等症状。如患左心室衰竭时,左心房压力增高,则引起肺静脉压力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体位对静脉回流也有影响,人在平卧时,全身各静脉大致都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对血流影响不大。人体直立时,则由于全身各血管中血液下坠的重力关系,大量血液将滞留于心脏以下的血管中。由于静脉管壁较薄,易于扩张,因此大量血液滞留于静脉中,减少回心血量。长期卧床病人,这种血液滞留现象更为突出,故由平卧(或蹲位)突然直立时,由于大量血液滞留于静脉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也随之减少,动脉压聚然下降,可出现眼前发黑(视网膜缺血)、头晕、昏倒(脑缺血)等症状。

人体下垂肢体的静脉血液回流很大程度是依靠骨骼肌的收缩和静脉血管中瓣膜的作用而实现的。骨骼肌收缩时,挤压其中静脉血流向心脏。骨骼肌舒张时,静脉压下降,有利于血液从毛细血管流入静脉而使静脉充盈,由于瓣膜的阻挡,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吸气时,使胸膜腔负压更负,大静脉和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下降,因此有利于静脉中的血液回流到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