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罩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政治工作和部队基 层建设

1929 年举行的中共红 4 军第 9 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罗荣桓是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他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性质、任务和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等重要意见。会前,他参与毛泽东主持的为起草决议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会上, 他因“观念正确,斗争积极”(1),被选为红 4 军前委委员。建国后,罗荣桓在回忆这段重要历史时曾经深刻指出:“确定军队有党的领导,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小组深入到班排,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从总结历史经验来看, 意义是伟大的。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中,也有些党代表是共产党人,有的部队也有我们党的组织,但并没有把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到连队去。陈独秀不重视军事工作,甚至反对军事工作,放弃党对军队的领导,致使后来党代表都被赶出来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党的基础,⋯⋯毛主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小组设在班排,与群众直接联系,这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起了决定的作用。”(2)在红军初创时期,罗荣桓为在红军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倾注了主要的精力。他曾坚决抵制盲动主义的烧杀政策,反对侵犯群众利益的无纪律状况,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他以关心和爱护士兵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干部,反对官长打士兵的军阀主义作风和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树立和维护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积极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危害党的统一领导,同党争兵权、闹独立、搞分裂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实行国共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下,罗荣桓特别强调保持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放弃党的领导权的错误观点,要求保持党的独立领导地位。他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直率地谈到,部队改编后由于取消政治委员、缩小政治机关、没有建立党委会,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受到削弱。他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机关, 加强党支部的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提高党支部在连队中的威信。

罗荣桓尤其关注部队基层的政治工作建设。他认为:“政治工作的基础

在连队,要做好政治工作,就必须把连队工作做好。”(3)在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罗荣桓领导 115 师开展建设模范党军的活动。

1940 年 10 月,他先后签发了《关于营连党组织的规定》和《建立模范党军的支部工作》两个文件,对加强营连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

1941 年和 1942 年,他先后亲自主持 115 师政治工作会议和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我军所以能百战百胜,无坚不摧,成为革命战争中最优秀的铁军,就是因为有党的领导,以及整个政治工作的保证。”(4) 在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罗荣桓就连队政治工作的职责、作风、方法等问题, 作了系统而又简明的论述。他指出:“连队政治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完成战斗任务不仅靠军事,而且靠政治,没有政治上的保证, 便不能发挥高度的战斗力。”他要求“巩固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密切党员与群众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治工作的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担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他一贯主张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必须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继续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他发表了《秋收起义和我军初创时期》、《继承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等文章,多次讲述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及其历史意义,并具体领导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总结几十年来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将政治工作的原则、任务和基本方法,简明而又系统地规定下来,使之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法规。其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设立党的各级委员会,作为部队统一领导的核心;并确定党委统一的集体的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为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条例还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