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对于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优点的论断,历史已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为它对中国革命究竟采取何种形式和手段才切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作出了正确的指导,但是仅仅承认与坚持这个优点和特点,还不足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必然取得胜利。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城市中心论”成了失败的代词。陈毅分析了历史的经验, 认为要对中国革命作出更正确的指导,不仅要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还要了解农民革命战争是这个武装斗争的特点中的特点,而这个农民革命战争必须在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才能顺利发展达到成功,这又是特点中更大的特点。因此,懂得打仗和训练军队,并不等于懂得中国革命中的武装斗争;懂得作农民运动和地方工作,只是农民工作的起点,并不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全部; 农民与革命与战争相加,再加上无产阶级的领导,才是全面的东西。

1945 年 3 月,陈毅在延安作了这样的论述和推断:“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建设党是我党进行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而这三大法宝,无一不以农民革命战争为中心。掌握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伟大的内战,我们进行了伟大的抗战。我们因之以创造游击队,更要因之以掌握正规军。我们因之以掌握了乡村,更要因之以掌握城市。我们因之以掌握农业、手工业,更要因之以进到掌握工业和进到掌握现代化工业的水平。我们因之以掌握农村根据地,更要因之以掌握全国政权。”(37)

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的特征和阶级力量的对比,陈毅十分注重研究中国农民暴动的经验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认为,农民暴动的反复,是千余年来中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其斗争形式是农民革命战争,其战略战术是在广大地域上进行长期游击战争;其力量构成,是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干, 吸收各阶层人士参加;其基本政策是着眼于广大人民的切身要求,常常着手土地制度的改革,从而造就伟大革故鼎新的规模。其锋芒所向,一面打击了旧的封建统治,一面是多少变动了社会生产关系,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因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对社会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但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优良传统是应该继承的。这种认识,对于他在加强军队与根据地建设方面颇有影响。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说过,我们的根据地和军队是一个农民集团。因而在加强党对军队与根据地建设的领导中,十分注意照顾农民利益与帮助其改造,强调部队与地方的兼顾与相互支援。1948 年夏,他在中原局高干会议上指出:这次战争就是为了土地而战,为民主而战,为自由而战。民主自由是上层建筑,土地则是基础,前线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与后方土改运动相结合就是胜利。战争的内容如果只有前方的解放战争,没有后方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一战争的内容是不充分的。前方的战争掩护士改,后方的土改支援战争,这样造成我们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