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撮要

薛洪兴

刘伯承是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诵现出来的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他毕生从事军事斗争和军事教育, 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博采中国传统的和外国先进的军事典籍的精华,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善于结合的争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炼和升华。他的富有特色的军事思想在毛泽东军事思想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方面都有全面、系统的见解,最具独创性的是关于军队政治方向、作战指导和军事教育的论述。

刘伯承从辛亥革命起就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对军事的挚爱和对战争规律的执着探求,深思断行的性格以及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锻炼造就了他非凡的军事素养,使他走上了一条军事专门家的道路,在旧军队里曾有过“川中名将”的称誉。

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领导了四川沪(州)顺(庆)起义。

1927 年参予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赴苏联学习军事,接受、掌握了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和苏联红军的战略战术。1930 年回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领导机关工作。

1932 年转入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和红军总参谋长,训练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参予指挥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显示出卓越的作战指挥和军事教育才能。抗日战争时期,与邓小平一起正确执行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对游击战的作战原则及战法多有发挥和创造。解放战争时期, 与邓小平一起率部转战江淮河汉和大西南,成功地运用运动战等形式,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总结和概括出以大兵团作战为核心的作战指导方针和原则。建国后,在创办和领导军事学院的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军事教育理论, 奠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建设的基础。

根据刘伯承半个多世纪治军治校的论述和实践,他的军事思想主要可概括如下:

一 军队的政治方向

刘伯承长期担任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长于运筹帷幄,折冲疆场,但他一贯重视军队的政治方向,认为这是军队巩固发展和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四川沪顺起义和南昌起义的相继失败,使他痛切感到军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极端重要性。

1927 年底,他写了《南昌暴动始未记》一文,在迫论起义失败原因时, 总结出了“我军内大半非同志领导”、“无政治认识的部队”和“革命群众之结合亦属少数”,从军队的政治方向上一下子抓住了党的领导、政治觉悟、人民群众支持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以后长期领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过程中,他的这种认识不断得到增强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