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代理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1954 年起,负责军工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
1956 年起,以主要精力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
1985 年,他按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的决定精神,退出实际工作后,仍然关心着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在他和全体科研、军工人员的努力下,我国 1960 年仿制成近程地对地导弹,1964 年研制成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同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 年在本土成功地进行了携带原子弹头的中程地对地导弹核武器实弹试验,1967 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 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 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0 年又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与此同时,研制成功了多种现代化的常规武器装备。
在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中,聂荣臻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等的重大决策,深入实际,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始终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做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全国大协作,以顽强的精神,努力迫赶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力争我军武器等备尽快现代化。从他的实践中,可将这方面的思想概括如下:
- 中国是个大国,迫切需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应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国防科学技术,用以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早在 1950 年,他就提出,仅有 540 万步兵部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和特种兵部队,现代化的国防力量就无法加强,所以必须减少步兵数目,省出钱来,以加强海空军和特种兵建设。同年中央决定,解放军裁减至 400 万人。他坚决执行中央决定,主持完成了这次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精简整编任务。并在他的提议和组织下,人民解放军先后成立了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军兵种领导机构,及一批国防技术院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951 年,他引用朝鲜战场的经验,指出以现有装备是不能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所以我军提出了国防现代化的口号,其物质基础就是新的
装备,搞新装备是困难的,但困难必须克服。
1954 年 10 月,他负责军工生产后,为摸清“家底”,翌年春抱病到重庆、昆明等地,20 天内视察了 8 个军工厂,反复强调要保质保量完成军工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作贡献。
1958 年,他说“我们完全应该而且完全可能做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掌握原子裂变和热核反应,在各方面利用原子能的最新技术,掌握无线电和电子学的最新技术,掌握喷气和火箭的最新技术⋯⋯我们应该在这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能够制造世界上最新的武器,把我们的人民解放军装备起来⋯⋯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的掌握和与此有关的现代工业部门的建立,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必要前提。”(23)以后他又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加强战争观念,国防观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松懈地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威力。“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24)聂荣臻认为,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就没有现代国防。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外乎是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政治思想工作、训练工作与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新武器、新装备掌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手里,就会发挥更大的威力,就会成为保卫社会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聂荣臻正是怀着如此强烈的愿望与坚定的信念,来狠抓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
-
以研制先进武器为目标的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对国防工业、国民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聂荣臻认为,研制现代化武器,由于技术上的高度复杂性,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部门,都必须依靠国家各个民用工业部门的支持,“几乎没有那一个工业部门是和国防工业生产建设没有直接关系的,更不用说间接的关系了。”(25)因此,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使民用工业部门,特别是冶金、化工、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这样,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就会带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国防新技术成果,又可以迅速向民用工业部门转移,提高民用新技术水平,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起良性循环作用。他举例说,在尖端技术方面,以导弹、原子弹作为研制重点, 就能带动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等新型原材料的出现,带动化工材料、高能燃料、精密仪器仪表、无线电电子学、测试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技术、放射性医学以及许多理论科学的发展。事实上,到 1964 年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就已经有一大批导弹、原子弹、航空、军用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新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起了重大作用。因此,他的结论是,“国防现代化与发展最新技术的需要,不但强有力地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 而且能够带动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提高。这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最新工业生产部门,迅速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尖端技术带动一般工业技术的发展,不但在我国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很多尖端技术往往都是先应国防的需要而研究,等到技术成熟,经济上合算以后,就在国民经济中大量采用。如果我们不发展这些尖端,不过技术关,那么,国民经济采用新技术的进度就更加拖后了。”(26)
-
在制定国家长远科学发展规划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只有确定正确的目标,才能使我军武器装备的研制得以迅速前进。聂荣臻高度重视研制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划。他说,“有人以为搞科学研究,规划、计划有没有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科学研究的目标和选题是否
恰当、明确,思想认识是否一致,措施是否得当有力,组织工作是否切实周密,这些都对科研工作的成败快慢影响很大。”(27)因此,他在 1956 年参与领导制定我国《1956 一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的同时,主持制定了我军的第一个武器装备长远发展规划,提出了包括火箭、原子能、电子设备、飞机、舰艇、装甲坦克、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和军事医学等方面的武器装备发展要求,明确了前进目标。
1963 年,他在领导制定国家长远科学发展规划的同时,又领导制定了
“1963—1972 年的国防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在尖端和常规武器
装备方面迎头赶上 60 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他按照规划要求,始终一手抓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一手抓陆海空军的常规武器装备的研制。1961 年 6 月,他在对召开国防工业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的意见中强调: 国防工业有两个问题,即常规如何配套,尖端从哪里突破。常规方面一定要将当前装备配起套来,至少做到一有事就能动,即走得动,打得响。他还强调,陆军历来是我军战斗力的基础,在武器装备研制方面,陆军进一步现代化的需要,应该予以优先考虑。他 1983 年 1 月同张爱萍谈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问题时说:我们打仗历来主要靠陆军,海空军是配合陆军打仗的,这是条原则。因此要先搞好陆军装备。所以他一再要求,要把常规武器的研制和补缺配套,同研制尖端武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海、空军,他历来强调,要贯彻我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发展歼击机,地对空导弹、中小型作战舰艇及岸对舰、舰对舰导弹等防御性武器装备为主,力争有效地保卫领空、领海。再在这个基础上,建设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聂荣臻领导制定的发展武器装备的这些目标,是始终一贯的,体现了他既有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又认真贯彻了我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立足国内现实条件,能较好地处理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实践证明,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军武器装备的正确目标。
- 目标确定之后,首要的任务是组建机构和组织队伍。根据中国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的特点,在组建机构方面,他先把各研究部门、工业部、高等院校的有关科研机构组织起来,积极承担国防科研项目。
1956 年他提出,“目前全国科学力量分布在各个部门、各高等院校和各研究机构。哪个地方有力量,哪个地方有专家,就应该充分利用那里的有利条件,在那里开展工作,建立研究工作基地,并依靠这个力量来向科学进军。” (28)1958 年,根据中央的决定,他着手组建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两委都由他兼任主任。加上中国科学院,在他的统一领导下, 从规划、计划的制定、报批、检查,到科研任务的确定,科研人员、经费、物资的管理分配,都由这三个机构统管了起来。这就形成了强有力的比较协调完善的科研领导体制,减少了互相扯皮,解决问题快,工作效率高。接着, 他根据需要与可能,1960 年,在已经有了导弹、核武器研究院的基础上,报经军委批准,又陆续组建了飞机、舰船、电子设备等武器装备研究院,相对地集中各专业的研究力量,形成若干个“拳头”,它们各有侧重,又互相密切协同,从而加速了武器装备的研制进程。他还领导组建了一批尖端和常规武器的试验基地,以及情报资料、计量、标准、仪器仪表、化学试剂、图书等科研服务机构,对科研工作起了良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聂荣臻高度重视科技队伍的建设。作为应急措施,从 1956 年起,他先抽调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爱国科学家,和海外回国的爱国科学家,集中到国防科研战线上
来,放手让他们担任各专业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并采取措施,大力争取爱国华人科学家回国工作,成效显著。他更加重视培养新的科研人员。他说“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大量的又红又专的优秀科学技术干部,是我国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学技术的一个根本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29)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他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青年一代科技人员,把我国突破尖端技术的主要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一面充分发挥老年和中年科学家的作用,让他们带研究生或助手,在实践中使青年科技干部迅速提高研究工作水平。一面选派优秀的中学和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着重学习国防新技术专业。更多的是努力办好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国防高等技术院校, 或是在重点高等院校中开办国防新技术专业,将其中成绩优良的毕业生调到国防科技部门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使国防科技队伍迅速扩大,满足了工作需要。他还模范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科技人员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分配工作时尽量作到专业上学以致用。
1960 年 10 月,他在宴请导弹研究院的教授专家时,勉励他们技术上要勇于负责,不要怕失败,尽快拿出自行研制的导弹来,就是最大的政治。
1962 年 2 月,在广州科学工作会议上,经他提议,周恩来、陈毅先后到会讲话,明确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同年 3 月,在听取钱学森汇报最近一次地对地导弹试射失败的经过时指出,试验本身就包括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失败了重在总结经验教训,不要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这与贯彻责任制不是一回事。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以个人名义,向北京、广州、济南、沈阳军区领导呼吁,尽快拨一批猪肉、鱼、黄豆、水果等食品, 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分配给国防科研系统的专家和科技人员。他说,科学家是国家的宝贝,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就靠他们,我们宁肯自己不吃,也要照顾好他 们的生活,我做梦也常在想这件事。平时专家们要见他,总是有求必应,热情接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知识分子普遍把聂荣臻看成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聂荣臻花大力气组建科研机构、组织科技队伍、培养科技干部的经验是成功的,为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保障了各项科研任务的及时完成。
- 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大力协同,坚持攻关,是突破“两弹”的有效措施。1960 年,苏联拒不执行“新技术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国内又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1 年,在这样严重的困难关头,对搞不搞导弹、原子弹?国内各有关方面形成了尖锐的意见分歧。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等我国一定要研制出尖端武器的既定决策,聂荣臻力主继续研制导弹、原子弹。他提出,“对我来说, 态度一直是明确的,为了摆脱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应该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以便在我国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30)同时,通过前一段实践,他深感“两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坚持搞“两弹”,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攻关,这是他当时坚定不移的信念。聂荣臻 1961 年 8 月关于坚持攻关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大力支持,获得中央批准。他当时的想法是,要突破高度复杂的尖端技术难关, 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攻关。他说,“在突破尖端方面,集中力量是非常必要的,仅是游击队是不行的,必
须组织主力兵团,形成拳头⋯⋯才能解决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当前技术力量和各种条件有限⋯⋯只能集中全国力量来搞,不能各搞各的,不能分散力量, 不能互不服气⋯⋯科研机构、生产部门、教育部门(指高等技术院校)和使用单位必须紧密结合,拧成一股劲,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本账,要搞共产主义协作,互相帮助,而不是搞资本主义的争名垄断和互相封锁、竞争。这样, 新产品、尖端的东西才能搞出来,国防科学技术才能高速度发展。”(31)聂荣臻还把尖端能不能过关,看成不但是个军事问题,而且也是事关祖国兴衰、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当时他在研制“两弹” 方面采取了以下重要措施:(1)确定了“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方针。在科研与生产的安排上,以科研为主。在尖端与常规的安排上,以尖端为主。在尖端方面,先抓导弹,再抓原子弹,没有导弹,原子弹难起作用。导弹方面,以自行设计的中远程地对地导弹为主,地对地导弹突破了,各种导弹的技术原理基本差不多,就容易突破。与此同时,争取在四年左右的时间内,把原子弹设计制造出来。在确保“两弹”及其配套设备的前提下,再按空军、海军和陆军大型设备的顺序安排科研任务。他还生动地把这比喻为“这好比过河,大家都想过,但桥就那么宽,谁先谁后,得排排队,否则一拥而上,就谁也过不去。”(32)(2)继续坚持狠攻新型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大型设备等技术难关。他提出,“要狠抓尖端的‘开门七件事’,即新型材料、电子元件、仪器仪表、精密机械、特殊设备、测试技术、计量基准。” (33)这是他抓尖端攻关经验的科学概括。只有抓住了这七个方面,才能顺利突破难关。“开门七件事”,简明扼要,成为科研战线的动员令,在攻关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组织全国大协作。他提出了组织科研攻关的五个方面军:国防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地方科研机构。要求这五个方面从理论研究到工业基本技术,都大力协同,互相支援,特别是要求地方有关科研部门协助国防科研部门突破以“两弹”为代表的尖端武器关。我国研制“两弹”的突出成就证明,聂荣臻在攻关战斗中关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难题,组织全国大协作的措施是完全正确的。由此,他被国内外舆论界称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 要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必须贯彻“以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国外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的方针。这是聂荣臻的一贯思想。早在 1956 年,他就向中央建议,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34)为辅,作为导弹研究院的建院方针,获得中央批准。
1959 年他又提出,“我们历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科学技术上也应该如此⋯⋯要攻克尖端科学技术堡垒,不能依赖,不能等待,要立志以自力更生为主,努力突破。”(35)直到 1979 年,他仍然强调,“武器装备依靠进口技术搞现代化是妄想,我们不能靠进口买个
(国防)现代化,还是要立足于自己动手,以自力更生为主,当然不排除引进个别关键技术。至于整套引进,那是作梦。我们没有那么多外汇,外国人也不会把技术全部卖给我们。”(36)聂荣臻关于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依靠自力更生的思想是宝贵的。实践证明,50 年代中苏关系融洽的时候,苏联给了我国某些导弹、飞机等军工方面的援助,但都是第二、第三代的产品, 有些是他们已经停产甚至是淘汰的产品。
60 年代初,随着中苏政治关系的变化,苏方立即片面撕毁协议,撤退专家,停供技术资料、重要原材料及实物样品。这还是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尚且如此。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出于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战略目的,卖了一些第二、第三流的技术给我国,但关键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国防方面的先进技术是决不会卖给我们的。象 F-16 战斗机,美国可以卖给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就是不卖给中国。
1989 年 6 月的北京反革命暴乱事件,西方国家把“停止军售”作为制裁中国的第一项措施。这些历史事实,足资证明武器装备要现代化,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是完全正确的结论。与强调自力更生的同时,他又说,“在科学技术上的自力更生,绝不是关门摸索,相反地,需要千方百计地有选择地把国外对我们有用的成果迅速拿过来,结合我们自己的条件使用。”(37)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应该迅速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现有成就,避免不必要地从头研究国外早已解决的问题,少走弯路。越是强调自力更生,越应该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否则将浪费许多时间和力量。这是时代的要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因为强调自力更生,而想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是根本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他还认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该注意和我国自己的研究、中间试验、设计工作相结合。光靠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或技术,自己没有一个班子来消化、掌握并进一步提高,那就会摆脱不了依赖局面。聂荣臻关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在我国大力提倡“开放”政策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些原则也适用于民用的关键先进技术,不强调自力更生,就不可能执行好“开放”政策。如何正确地解决好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的关系,聂荣臻的上述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军工产品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这是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能否过关的关键。他说,“人不讲卫生,就会生病。生产和科学研究不注意清洁和秩序,产品也要得‘病’⋯⋯一件产品,特别是精密尖端的产品,从原料材料的检验、保管,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存放、加工,成品的装配、检验, 一直到包装出厂,都应该有准确的规程秩序,才能确保质量⋯⋯(在)精密和尖端技术的工作中,注意必要的清洁和秩序,也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于我们在现代工业上能否过质量关的大事情,是掌握精密科学技术的起码条件。”(38)为了确保质量,1960 年他建议中央和国务院作出规定,军工产品“只有按品种、按质量、按数量完成了生产任务,才算全面完成国家的计划。凡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算数量,也不算产值。”(39)1962 年 5 月,他对一些科技专业应届毕业生谈话时,希望同学们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国防工业和科研系统称颂为“三严”精神),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他举例说,“一架飞机或一座加速器,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部件装配起来的,要经过许许多多道工序,件件都要认真加工, 认真检验,都要严格地合乎标准,有些零件就是多沾上一点点看不见的灰尘, 也会坏事。”(40)1963 年 4 月,他再次指出,“研究、设计、材料、工艺、试制、试验、组织生产,这是每一种武器装备成批大量生产出来的七道关口。” (41)各级领导都要狠抓严格的工艺纪律和文明生产,才能确保军工产品和一切工业产品的质量,这是被现代工业史证明了的真理。聂荣臻对确保产品质量,是身体力行的模范。1967 年 6 月,他到现场主持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得知氢弹弹体有颗螺丝钉脱落,不知去向,空投氢弹的降落伞有两根伞带模拟试验时没有按要求展开。有人说,这不影响试验,他坚持试验推迟, 直到把两个技术疑点排除,才批准试验,并获得成功。工业产品质量差的问
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强调“质量第一”的思想,无论是对科研还是生产,对军品还是民品,显然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努力做好科研服务工作。聂荣臻认为领导就是服务。因此他反复号召,为了使科研人员能集中精力做好研究设计工作,科研单位的各级领导、政工和行政干部,都要为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真正成为他们的“勤务员”。同时,必须努力做好科技情报、图书资料、仪器仪表、化学试剂、测试技术、计量基准等科研条件保障方面的服务工作。
在聂荣臻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为尔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领域里,聂荣臻对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有许多理论性论述。他关于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思想;关于国防科技现代化与国防工业、国民经济建设能相互促进的辩证思想;关于武器装备现代化要符合我军战略总方针的思想;关于目标确定以后,着重组建机构、组织队伍,以解决科研力量问题的思想;关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全国大协作,坚持攻关的思想;关于发展武器装备必须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的思想;关于研制军工产品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关于在科技工作中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等等,在我国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仍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六十年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国能够研制出技术上高度复杂的导弹、原子弹,这方面的经验尤为宝贵。经过十年改革后的今天,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各方面的条件要比当年好多了。但我们仍有许多涉及国家安危兴衰的国防和民用方面的重大科研课题有待解决。要突破这些难点,借鉴聂荣臻关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组织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攻关的成功经验,至关重要。并且只要运用得好,相信一定能取得比过去更好的成就。事实上,目前各主要技术上先进的国家,对待高科技项目,科研上都在走集中力量攻关的道路。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筑波科学中心,美国的硅谷、“星球大战” 计划的一些重要项目,还有象“超导”研究、可控热核反应、智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等某些高技术领域,都出现了跨国公司或本国几家大公司合作进行研究的事实或趋势。正是在这个主要方面,研究和发扬聂荣臻关于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