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设一支精通业务的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和科学、适用的教材 体系

刘伯承指出:教员的培养是办好院校的中心问题,正如开医院要有高明的医生,开饭馆要有好厨师,办剧团要有名演员一样,办院校最要紧的要有好教员。他时时注意选调各方面的人才到军事学院任教。一是从做训练工作的干部中间挑选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培养当教员,或从毕业学员中选留,逐步把他们锻炼成为教学第一线的骨干力量。二是从地方大专院校招聘一定数量的知识分子,或临时邀请这些院校的学者、教师来院讲课。三是从起义、投诚和解放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官中,选拔政治表现好,有较高军事学术素养与专业知识的留用任教。

刘伯承重视选调使用教员,更重视培养、关心、爱护教员,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他提出必须抓紧师资训练,而训练又必须从政治思想和业务两方面同时并进,他的口号是:“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政治思想训练主要是通过经常性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学习和时事政策学习,通过实际参加抗美援朝、土改、镇反、整党、三反等政治运动,促进世界观的改造,提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做到原则立场坚定,政策界限分明,政治上不迷失方向。业务训练主要是提高学术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学的理论。业务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了五种:利用教学间隙,组织专门训练班;通过教材、教案的编写与经验总结,组织教学组专门研究讨论;举行经常性的教学准备会、试教、范教和课堂互相观摩;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组织专门问题的研究讨论;各级领导及时深入检查教学效果,提出问题,作出专门总结,组织研究。为了迅速提高教员的文化外语水平,还采取离职住学、参加军官业余夜校、在职自修等措施,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在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上培养、尊重的同时,对教,研人员的工作、生活也作了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刘伯承曾直接上书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专门提出解决院校教学人员的待遇和建立奖励制度。指出:凡院校的教员、学员和在职干部等一切待遇(其中包括编制军衔、职务薪金和晋级等) 应完全与部队(除作战者外)一致,以适应军委关于“以训练工作为中心,

以训练干部为中心之中心”的要求,“在院校中应奖励那些教员、学员和在职干部工作成绩良好者,以推广先进经验,提高科学文化水准”⋯⋯使院校教员、学员和在职干部定下心来,努力学习,努力教授,努力工作,也就解决了若干年来不愿做学校工作的基本问题。”(50)此后他还下达了《关于发给教员补助费的指示》。

刘伯承认为,办好院校的关键,除了有坚强的领导外,一在教员,二在教材。教材是教员水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他在治校中一贯狠抓教材的编写与翻译工作,形象地称教材是院校建设的“重工业”,翻译是学术研究的“水龙头”。军事学院创办之初,为了适应立即招生开课的需要,当时从苏联引进了一些现成的条令和教材,所以翻译工作被摆到了较高的位置。他亲自制定军事术语,校正条例条令,组织教员认真总结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经验,指导翻译工作吸收与借鉴苏军等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编写出适合中国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的军事、政治、文化、外语等各类教材上千种。他为教材编写规定了五个原则:从学员实际情况出发;密切联系军事实际:既照顾速成的要求,又照顾到科学的系统;强调教材学术内容的准确性,思想性和原则性;强调教材文字表达要清通。军事学院教材的成就, 突出表现在军事方面:从团到集团军,再到方西军,从技术到战术,从各兵种战术到合同战术,再到原子化学条件下的战役战术;从理论概则到想定作业,再到想定作业指导法,总共有三百五十余种。形成了分类确当、层次适宜、配套成龙的科学的教材体系,为搞好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