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事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治校的根本问题。早在 1932 年初刘伯承到中央苏区主掌红军学校时,毛泽东就对他说:“新旧军阀都很懂得有军必有校的道理, 蒋介石就靠‘黄埔’起家。我们要把红校办成‘红埔’,要镀这个红点子, 把红校办成培养干部的基地”。

1950 年 11 月,他在《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书》中,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军事学院的训练方针:“在人民解放军现在素质及军事思想的基础上, 熟习与指挥现代各技术兵种,并组织其协同动作。同时,熟习参谋勤务与通信连络,以准备与美帝为首的侵略集团作战”。这个方针,其实也就是规定的培养目标。这里所说的现在素质及军事思想,前者是指的军队总体的军政素质,胜利之师那种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无比高昂的战斗情绪,坚决保卫、建设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热忱和愿望,构成了压倒一切困难的大无畏气概, 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的征途;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作战经验。具有进一步掌握新技术、新学术的条件。后者指的是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武装。这是人民解放军攀登新

的高峰的坚实基础。但面对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单一兵种向诸兵种合成,由“小米加步枪”向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转变的新形势、新任务,军队必须加速训练,从政治、军事上大大提高一步,去驾驭打败美国侵略军的新的战争。办校搞训练,着眼于提高和发展,立足于运用,这就是刘伯承在训练方针中体现出来的培养目标。

在军事学校首次开学典礼上,刘伯承再次提到军事学院的训练方针与任务,除重申了上述的内容外,还加上了“训练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忠实于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事业”的指挥人员。也就是要求受训学员必须成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人民政权的指挥员。他认为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捍卫无产阶级专政的中流砥柱,军队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的培养、训练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他指出:“我们党高级的政治干部、将领干部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村、安危所系的人物”, “在我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要靠他们来掌握局面,掌握指挥。培养、训练高级干部太重要了。”(45)并诚恳地向中央军委提出:“现代国防准备以培养将领为最费时,请注意。”为此,他要求把学员培养成有坚强的党性观念,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政治修养,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符合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领导人才。他一再强调,这是军事学院必须始终坚持的训练方向,不可稍有松懈和偏离。不过,这只是政治方面的目标,还有业务方面的目标。完整的提法是:“培养有德有才的,有文化知识、政治修养、军事学术的,有思考能力,组织能力适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

军事学院是同时训练军事、政治干部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刘伯承从实际出发,分别规定了两种各有侧重的培养目标。对军事干部,是以培养现代诸兵种合成的军队的德才兼备的指挥军官为目的的。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其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和高等军事知识,并善于运用于实际,能胜任部队、兵团的指挥员职务或相关的司令部工作。对政治工作干部,是训练和培养团、师以上的现代国防军的政治干部,以建设现代化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并求通过系统的理论训练,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以及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还要学习一定的军事学术。军事学院按照这样的训练目标,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精通本职业务的优秀指挥员、政治工作干部,成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促进了国防事业和军队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