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总结本地区游击战与创建根据地相结合的新经验

粟裕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和特点,总结出了一套以武装斗争为后盾,建立游击根据地、游击基点和“白皮红心”式的两面政权相结合的成功经验。粟裕指出,“我们不仅要有相对稳定的较大块的游击根据地,而且在较大块的游击根据地的周围,还必须建立一些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若干的游击基点;⋯⋯在你来我往,敌人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 还应有‘白皮红心’式的两面政权,使我们的整个游击区形成几种类型的结合。”(27)何为游击基点和怎样建立游击基点?他说,“我们在一些重要地区,选择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开展工作,几个或十几个有工作基础的村庄连成一片,就是一个游击基点,离开二三十里又建立一个游击基点,这样逐步向外发展。基点密集的,联系起来便成了一个小小的游击根据地。它的外围, 还有分散的游击基点。”(28)这些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基点,有公开的、

半公开的和秘密的,做到公开的与秘密的互相支持,互相掩护。较大块的游击根据地是坚持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的后方和基地,而小块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基点,是游击队开展游击战的“落脚点”和“跳板”。抗日战争时期, 粟裕对苏中根据地作了有纵深、有层次的布局,并确定“对于敌人将要占领而我不能长久保持的一切集镇,应以游击战尽量迟滞敌伪的进攻行动,推迟其占领时间,以掩护我根据地工作;对于我之基本区域和重要基点,则应采取各种有效战法,坚决与敌人争夺,使其久占企图不能得逞,以改善我军态势,保障基本区的相对稳定。”(29)在此期间,粟裕领导苏中军民改造了地形,创造了水网、半水网地区和海上开展游击战的经验,使武装斗争成为建成巩固根据地的决定性因素。

四 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

粟裕是一位在战争的舞台上经常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来的杰出统帅。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参与指挥和独立指挥了一系列大规模歼灭战,他胸怀全局,气度恢宏,多谋善断,出奇制胜,迭挫强敌。对于他的战役指挥,毛泽东曾称赞“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30)陈毅誉之为“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