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的军事思想浅析

顾永忠

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为人民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丰功伟绩。贺龙在长达 50 多年的军事实践中, 非常重视总结建军治军和指挥作战的经验,发表过许多重要讲话,撰写了不少军事论著,其中一部分已收集在《贺龙军事文选》一书中。贺龙的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建设人民军队的科学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贺龙的军事实践

贺龙的军事实践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三个历史时期。他在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几起几落,历尽坎坷,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从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经历了不平凡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贺龙于 1896 年 3 月 22 日出生在湖南桑植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1914

年,在他 18 岁的时候,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15 年 12 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全国民众愤起讨袁,贺龙积极响应,于 1916 年 1 月,领导了一一湘西万人暴动;3 月中旬,举行著名的“两把菜刀起义”,在桑植县组织起一支农民武装。从此,他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展开了英勇的革命武装斗争。贺龙这支队伍先后被编入护国军和靖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与护法战争。袁世凯死后,国内出现了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贺龙说:“军阀混战,老百姓遭殃。”(1)他坚决反对。1922 年,贺龙率部入川,编入四川讨贼军(后改名为建国川军),被孙中山任命为旅长。在四川讨贼军总司令熊克武的指挥下与四川军阀杨森作战。1924 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准备北伐,贺龙奉命率部由川返湘。1925 年 3 月,贺龙被广州大元帅府任命为建国川军第 1 师中将师长(后又兼

任澧州镇守使)。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革命军从 1926 年 5 月起开始北伐。贺龙认为:“北伐战争是打土豪劣绅,打军阀,打外国强盗,是谋求中国的统一。这正合我的心意。所以,我的部队参加了北伐的战争。”(2) 他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在第一次北阀战争中,贺龙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 8 军第 6 师和第 9 军第 1 师师长,他率部从湖南常德北上,在友军配合下,首先在长江一线与吴佩孚的北洋军作战,肃清了江南之敌;而后渡过长江、收复宜昌。是役取得了重大战果。贺龙因“两次攻击鄂西颇著成绩”,升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 15 师师长,并于 1927 年 1 月,率部进入武汉。5 月,他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从武汉北上, 直捣开封,再次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独立 15 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20 军, 贺龙任军长。

在北伐战争中,贺龙结识了共产党人周逸群,并听了他所讲的关于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后,觉得符合他为穷人谋利益的一贯思想。说“共产党的主张

好,有办法,能救中国。”(3)并向周逸群提出要求加入共产党。还让周逸群当他的政治部主任,帮他开办政治讲习所,把他的部队改造好。

1927 年 4 月和 7 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在革命处于低潮,共产党处境极端艰险的情况下,贺龙不仅让他的部队吸收和保护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而且不顾蒋、汪的威胁利诱,毅然抛弃高官厚禄,坚决站到共产党和劳动人民一边,率领国民革命军第 20 军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了起义军总指挥。不久,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主动向党要求回湖南开展武装斗争。1928 年 2 月底,他与周逸群等十余人由上海回到桑植,发动群众,很快组织起一支工农革命军。贺龙指挥这支新生幼小的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作战,几起几落,由小到大,创建了红 2 军团和湘鄂西根据地。

1934 年 10 月,贺龙率领的红 3 军(即红 2 军团)与任弼时等率领的红 6 军团会师后,他们指挥 2、6 军团发起了湘西攻势,吸引并歼灭了大量敌人, 有力的配合了党中央和红 1 方面军的战略转移,并创建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1935 年 10 月中旬,党中央和红 1 方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敌人转而集中兵力,加紧了对红 2、6 军团的“围剿”。11 月中旬,贺龙和任弼时等率领红 2、6 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开始长征。他们采用声东击西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先后打破了敌 130 多个团兵力的围追堵截,于 1936 年 7 月到达甘孜,与红 4 方面军会师。随后,按中央军委命令,将 2、6 军团编成第 2 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他与朱德、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等一起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并迫使张国焘一起北上。贺龙指挥红 2 方面军参加了甘南战役、山城堡战斗。10 月中旬,贺龙率 2 军

团在甘肃的将台堡与红 1 方面军会师,至此,红 2 方面军胜利结束了长征。

1937 年 7 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红 2 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的一部分编为

八路军 120 师,贺龙任师长。他奉中央军委的命令,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抗战期间,贺龙历任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司令员、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总指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在政治上,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进行建党建政和一一建军;军事上,他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确定的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指挥 120 师主力,转战陕、甘、宁、晋、绥、冀、察等省,与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帮助巩固了冀中根据地;开辟和发展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它起到了屏障大西北,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沟通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联系等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期间,贺龙任晋绥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西北军区司令员,直接指挥晋绥野战军,坚决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卫和扩大了解放区;他积极协助彭德怀加强西北野战军(后改为第 1 野战军)的建设,并参与了对西北战场重大战役的决策;他奔走于黄河两岸,统一领导西北地区的后方工作,加强经济建设,维持后方治安,发展后备兵团,筹措粮秣弹药, 补充武器装备,动员民夫民工,全力以赴地组织陕片宁晋绥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战场,为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和夺取西北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奉中央军委命令,指挥华北野战军的第 18 兵团和第

1 野战军的一部,由甘、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 2 野战军, 消灭国民党在西南的残余军队,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任务。随后,他就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领导了改造 90 万起义、投诚和被俘

的国民党军队的工作;指挥部队进行剿匪斗争,在一年多时间内,剿匪 85万余人,基本肃清了西南地区的土匪,保证了该地区的稳定;指挥部队解放西康,进军西藏,加强西南地区的边防建设,保卫了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1954 年 9 月起,贺龙先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兼任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他经常深入到部队、工厂、农村作调查研究。在军事工作上,他提出了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基层建设;搞好部队的军事训练;搞好民兵建设;坚持自力更生、建立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为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 贺龙的军事思想

贺龙是一位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他在军事实践中,对于建军治军问题,逐步形成了他自己比较系统的见解。由于贺龙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时期,所以,他的军事思想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