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鲜明、实效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得出的科学的结论,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刘伯承总结和提出的教育原则主要的有三项: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刘伯承一贯认为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不仅是说明世界的科学,而且是改造世界的科学,因而它的作风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科学,必须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作风,才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51)他常用列宁的两句话:“不以实践为基础,不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是空理论;不以理论为指导,不同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是瞎实践”来告诫大家,要勉为理沦联系实际的聪明贤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不要成为教条主义式的空头理论家和经验主义式的盲目的实践家。他辩证地说明了理论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结合实际的理由:实际有过去的实际,有现在的实际,有将来的实际。实际是运动的,并须经常以理论为指导。我们不能只看以前的实际,而不把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伟大的尤其有理论指导的实际看成是现在的实际,而成为落伍的、保守的人物。相反,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把以前的实际经验提高到军事科学的理论,并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他举实例来说明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危害:“同一《孙子兵法》,马谡的用法就是教条主义,孔明就不是;庞涓、孙膑同师鬼谷子,可是一个是教条主义, 一个不是教条主义。王明和毛主席读的同是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一个是教条主义,一个不是。”(52)他还提出了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办法:学习现代军事科学必须使有工作经验的与有书本知识的结合补课, 各向自己所缺乏的方面发展,首先就要使文化与武备结合才便于理论与实际结合;必须使院校与部队密切结合,我们为战争所需要的东西而训练干部,

又为军队所需要的干部而训练学员,那只有打通院校课业与部队实践相联结的道路,才能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尽可能与实际战争相联系,如组织训练干部到朝鲜前线参观见学以汲取现代化战争经验,请志愿军回国代表来院作报告,在训练工作上对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大作用。

  1. “练多于训”的原则。军队指挥院校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员对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能力除了靠通过“训”教给一定的理论概则外,主要靠“练”来提高。刘伯承在训练中大力倡导“练多于训”的原则。强调要使教员明白,不仅要把学员教懂、教通,而且更重要的要能用,因而必须加强学员的思考训练、作业训练。同时要使学员明白,教员讲得最好,你听得最有趣,只是教员的东西,要把教员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勤学苦练,反复练习,求得融会贯通。指出:这主要是用想定作业的方法。想定作业就是想定各不相同的任务,在各不相同的敌人、我军、居民、地点、时间去遂行这一任务,以使学员将所学的理论如何灵活恰当而具体地运用于实际的方法。想定作业的准备、实施以至作业讲评,就可以把演出的实例,检验理论的运用是否恰当。贯彻“练多于训”的原则, 要结合各门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如语文的“多写”、数学的“练习” 、理论的“实验”、地理的“用图”等。要体现到每节课预习、听课、复习、讨论、作业等五个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要反映到讲究技能的课业中,如基本系的战术课,大致上课时间占五分之一,作业时间占五分之四。贯彻这个原则,还必须有组织保证,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各科不得互争自习时间,每门课程不得随意调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教员不得多布置作业、多安排测验等。要上下一致,相互配合,求得“练多于训”原则的真正贯彻落实。

  2. “教学相长”的原则。刘伯承认为,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教授力与学力两方互为因果和互相增长的意思。古人说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3)我们的教员中缺乏门门都通的专门人才,所以更要提倡集体工作,大家实行互助合作,提高学术水平,然后去教好学员。教员与译员之间要互相学习,学员与学员之间要互相学习,教员、译员与学员之间也要互相学习,这样相互为助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军事学院组织学员根据自身的战争经历编写了两册战例,就是“教学相长” 原则的具体体现。学员以战斗经验供给教员,使教员所教理论不脱离实际, 同时教员根据军事科学思想帮助学员整理战斗经验,又使学员经验上升为理论。

以上所列三方面的内容,只是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的粗略的介绍,刘伯承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而深邃,决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包容的。希望熟悉、了解刘伯承的老首长、老同志以及有志于研究刘伯承的同志们一起努力,共同把刘伯承的军事思想系统地、完整地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