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对立统一的规律指导军事斗争
早在 1927 年冬,他与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抵达赣粤湘边境时,便运用
国民革命军第 16 军范石生部畏惧遭蒋、桂吞并的求助心理,成功地建立了统
战关系,以 16 军 47 师 140 团的番号为掩护,求得整训与补充,并准备湘南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苏南大力开展统战工作,迅速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恨据地。1940 年 10 月,由于统战工作的大力开展,保障了黄桥决战的辉煌胜利。陈毅所总结的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 被中央军委通报全军作为开展统战工作的参考材料。以后在各个时期、各条战线上均多所创造。
陈毅说过,统一战线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战略战术。所以马克思主义完全用军事上的原字,我们党译成策略方针,策略在军事上就是战术:谁是敌人,谁是同盟军,谁是领导者,谁是朋友?战术步骤先打哪一个, 再打哪一个;先中立哪一个,再中立哪一个;哪个作第一梯队,哪个作第二梯队;哪个防御,哪个进攻,政治上与军事上是相同的。近百年来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是得到军事学的启发和借助的。所以统一战线思想就是无产阶
级阶级斗争的正确思想,统一战线要与阶级斗争统一地去了解。最懂得阶级斗争的人也最懂得运用统一战线;最会运用统一战线的人一定懂阶级的利益。陈毅十分尊重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他懂得事物均由矛盾各方组成,矛盾各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可以相对地统一的,因而事物的统一体又是可以分析的。根据这些哲学原理,他对于“团结(争取)多数,反对(孤立)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策略方针,是精心研究而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的。
1944 年春,他在延安向党中央所作的《华中工作总结报告》中说:“华中地区是处在敌伪与顽固派两大力量对峙之间,处在敌华中派遣军与华北派遣军之间,处在华中汪伪与华北王伪(38)之间,同时敌伪内部矛盾,伪军与伪府矛盾,伪府本身矛盾和伪军内部矛盾,以及顽中央军与地方实力派之矛盾,顽方内部派系矛盾,敌伪与当地人民的广大矛盾以及其他矛盾等等,极为复杂错综。以上种种矛盾虽然以民族矛盾为主潮,但每一次要矛盾虽小, 在地区斗争和策略上有极重要意义。”这意义当然就是可资利用而达到对敌手的各个击破,从而加强自己,发展自己。
在这里,陈毅列举了自己实际斗争的经验。
一是对付敌顽夹击的经验:要正确估计敌、顽、我三方面的具体形势, 从敌、顽矛盾中趁机活跃加强自己。每一个时期要善于正确了解敌、顽企图, 抓住主要一面,不要面面进攻,使自己枪法散乱。全局是敌、顽夹击的形势, 而具体战局则始终只有一面作战。我沉着应付,打破危局。
二是应付敌、伪联合“扫荡”的经验。华中有大股伪军,通常是敌军三千人左右配合伪军万余出动“扫荡”。伪军迷信敌军实力,形同狐假虎威; 敌军利用伪军恰似如虎添翼。其进攻队形分两种,第一种是敌伪混合编组, 第二种是敌伪各占一翼。我军应付的方策是:予敌打击以动摇伪军信心,予伪军打击以减低敌寇对伪军的信任。因此应具体分析每一反“扫荡”战的形势,或专打伪军,或专打顽军,这样造成敌伪相互矛盾,而最终达到制服伪军的目的,使伪军转而求我。这就是善于区别敌伪、利用敌伪矛盾的主要经验。在华中敌后,伪军靠利用敌我矛盾求生存,我靠利用敌伪矛盾以坚持, 敌则驱遣伪军以扼我。因此我军应认识到敌伪是一个体系的敌人,但在策略上战术上仍区别其问民族的不同,利害、地位的不同确定对策。
三是对付反共顽固派的经验。国民党军内部矛盾之利用是极复杂的一个策略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分析,不可一概视为同等程度的顽固分子。如利用韩德勤、李明扬的冲突解决苏北问题,这是利用了地方实力派与顽中央系统的冲突收到的效果。当陈果夫在江苏当政时,顾祝同、韩德勤及“复兴社” 受 CC 的打击(39);以后韩系当政,cc 及李明扬亦受打击;我军过江,CC 则采取利用新四军以打击韩德勤的政策,我军则慨然接受,向 CC 伸出合作之手,在反韩斗争中苏北地方 CC 对我帮助甚大。后来韩德勤在黄桥惨败后,利用霍守义(40)东北军与我之关系,以缓和我之进攻;我亦利用东北军旧关系, 企图中立霍守义以打击韩;霍则利用韩、我冲突,依违两可之间,以求生存。由此可见,顽方内部党政军间均充满矛盾,应懂得分析加以利用,以适合总的战略目标。
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学问题,陈毅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为旗帜的。他在 1945 年春为准备中共“七大”的建军报告时,曾经提出了“毛泽东军事学派”的概念。他说:长期革命的实践证明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同志的
政治路线的正确性,他已经成为中国广大人民的政治的精神武器,这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又在军事领域创造出中国革命的军事理论,完整的军事理论系统,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军事学派,即毛泽东军事学派。这里的“中国革命军事学派”和“毛泽东军事学派”实际上就是指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军事学。陈毅的军事思想的许多方面,便是从他精辟论述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军事学中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