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利用自然条件克敌制胜

天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对敌对我的军事行动影响都很大。孙子兵法把“天”(即“阴阳、寒暑、时制”)“地”(即“远近、险易、广狭、生死”) 作为权衡能否打仗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军是革命的队伍,来自人民,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指战员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在生活上吃苦耐劳, 不怕艰难险阻。所以有些天候地理上的阻碍,敌人不能克服的,我军可以克服,不仅可以克服,而且有些还能加以利用,变不利为有利。贺龙在利用天候和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克敌制胜,一向做得十分出色。

  1. 善于利用天候,特别是利用阴雨天出敌不意地袭击敌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指挥的红军,经常在雨夭与敌人作战, 打了许多胜仗。1932 年 3 月上旬的文家墩战斗就是一例。当时,敌第 10 军军长徐源泉奉命抽调了十多个团的兵力,对我洪湖根据地大举“清剿”。其中敌 144 旅由皂市向天门开进,因天下大雨,被迫滞留在文家墩,李家场等地。贺龙抓住敌人北方兵不善南方作战等弱点,利用有利的群众条件,以一部兵力箝制敌人,指挥红 3 军主力冒雨连夜奔袭文家墩,全歼敌人一个旅, 俘其旅长韩昌俊以下两千余人。由于红军常常利用雨天袭击敌人,出奇制胜, 所以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贺龙是活龙,天一下雨就要打仗,就能打胜仗” 的说法。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群众对贺龙的敬仰之情,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贺龙用兵之妙。

  1. 善于利用地理条件

贺龙经常教育部队的指挥员,要熟悉地形,在战斗中要会选择和利用有

利的地形去战胜敌人。他说:地形是进行战争的大舞台,敌人的情况经常要变,而地形不容易变,哪里对我有利,对敌人不利,都要了解得很清楚。他又说:如果对不同的地形特点不加区别对待。就不能趋利避害,就不能打胜仗,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贺龙在行军打仗中,非常注意观察地形、利用地形。由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的脑子就像是一本活地图,每次打仗, 总是把地理条件作为选择歼敌战场、确定使用战术手段的重要依据。

  1. 善于利用江河湖汊,迫敌背水作战

1929 年 7 月初,湘西军阀陈渠珍所属湖南警备第 1 军步兵第 3 团副团长

周寒之率部进犯桑植,企图将我幼小的红军一举消灭。贺龙指挥红 4 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人,主力埋伏在澧水以东山上,待把敌人诱过澧水之后,趁敌立足未稳发起迅猛反击,在南岔渡口将敌大部歼灭,周寒之也被击毙。7 月中旬,敌第 3 团团长向子云亲自率所部,以及地主武装等再犯桑植,企图进行报复。贺龙抓住向子云骄做轻敌,报复心切的弱点,主动撤出桑植县城, 摆下了“空城计”,先把敌人放过澧水,再诱其进城。尔后,指挥红军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敌人慌忙向赤溪渡口逃窜,使向子云陷入了前有澧水后有追兵的绝境而被歼灭。贺龙还在洪湖地区利用河湖港汊坚持革命斗争,后来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100)

  1. 善于利用山川谷地,将敌包围歼灭。

在山川谷地作战,敌人的重装备不便机动和展开,因得不到技术兵器和强大的火力支援,就更丧失了优势。相反,我军由于熟悉山区的地形道路, 便于机动和隐蔽接敌,有利于发挥轻武器的威力和近战夜战等长处。在湘鄂西和晋西北地区,贺龙指挥红军和八路军依托山区,利用山川谷地的有利地形,打了许多胜仗,有时,他把敌人调动到群山之间的狭小谷地,将其四面包围,聚而歼之;有时,在敌人必须经过的两山之间的狭长山川中摆下“口袋阵”,采用预伏或诱伏的战术手段将敌歼灭。这是贺龙作战指挥上很高明的一着。

  1. 善于组织夜间战斗

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我军为了很好地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经常采用夜战。贺龙认为,进行夜间战斗,敌人防御,我军进攻,敌是被动,我是主动。夜间便于我军机动,可以隐蔽接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能直插敌人的心脏,先把敌人搞乱、打散,再将其分割歼灭。夜间有利于我军与敌近战,充分发扬我轻武器、刺刀、手榴弹的威力,使敌人的重武器装备失去作用。总之,夜间作战可以充分地扬我之长,击敌之短,收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所以,贺龙特别强调要进行夜间作战,他组织指挥的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大多数战斗,都是在夜间发起进攻,先将敌人打乱,使其指挥失灵,再将其歼灭。善于组织夜间战斗,既是我军作战中共同采用的战术,也是贺龙作战指挥上的一个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