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内联升
“内联升”这个字号,文雅而又响亮,人一看就知道与在“大内”连升三级有关。“升”字和穿鞋又有关系,确实是一个吉利的好字号。
内联升鞋店开业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至今已有 140 余年的历史,是北京名符其实的老字号,名字号。据说内联升是河北武清县赵廷筹集资开办的,赵廷筹青年时代曾在北京一家制鞋作坊学徒,出师后,与一位姓丁的财东其同集资白银 18000 两,在当时较繁华的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开业。采取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
当时,内联升的朋务对象是达官显贵的“官考爷。”赵廷筹认为,要想挣大钱,心须在那些“坐轿”人身仁打算盘,在抬轿子的身上再盘算,也抠不出一个元宝来。所谓“尘轿”,指的是头上翎顶辉煌,身穿补褂,脚登粉底朝靴的人,这也就决定了内联升经营品种主要是朝靴。官老爷们有钱有势, 生活优越,穿着华贵,要求苛刻,要想取信这些人,其产品首先要工精料细, 穿着舒适,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所以,靴面选用南京特产的上等贡缎, 缎面厚实,色泽黑亮,不起毛茬。靴底用上好的整白布打袼褙,要求压平绷紧,骨力平正,厚薄一致。纳底时,选用产自温州的上等麻绳,要求麻绳粗、锥铤细、针脚齐、拉力大、勒得紧,针码匀,靴底每平方寸要纳 81 针以上。纳成后还要放到沸水中浸泡,泡匀后再以棉被包严热闷,闷软后再捶平、整形、晒于。这样几道工序制出来的靴底称为“干层底”,坚固耐磨、不易走样。
内联升的经营者还挖空心思,通过各种关系收集王公贵族和知名的京官、外官、显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其特殊喜好,编成“履中备载”,不仅使这些“高贵”的主顾免去往返选购的麻烦,同时又为当时官场中希荣求宠,拍马钻营者提供了晋见上司的敲门砖。内联升开业不、,即名声大振。民国后,朝靴已无人穿用,内联升的服务对象和经营品种都须转向。由
于主顾们已不在皇宫附近,于是便迁到前门外廊房头条营业。因为内联升早有一套精良的制鞋工艺,鞋底、鞋帮的制作离不开“纳、躺、缉、缝”,特别是鞋底制法与众不同,早有名气,因而转向中能发挥优势,改制便鞋。鞋面除用缎制外,又增加进口“礼服呢”鞋面,鞋里则用进口的“亚细亚”牌漂白布,细软耐磨。鞋底比朝靴底约减薄一半,但仍采用原来工艺。内联升的“千层底”也因此深为用户称誉。为冬季老年人御寒,还增添了缎面盘云头的“老头儿乐”,使老年人穿着舒适暖和,美观大方,深得顾客喜爱。此外还为搬运工人和建筑工人设计制作了“纳帮趿鞋”,硬中有软,弹性好, 穿着舒适,特别结实,干活时穿用,不怕石头、铁块磕碰。
公私合营后,内联升迁至大栅栏内。由于业务发展需要,80 年代扩建了营业楼。比原来扩大了 5 倍,并打破了只经营布鞋的老框框。新营业楼荟萃
全国各省市名特优新产品,约 2000 多个花色品种,在三楼还特设了婚礼鞋帽服装部。它已成为全国老字中最大的一家“齐全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