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逛厂甸
“初一逛厂甸,十五闹花灯,燕九白云观,三十雍和宫。”这是老北京人新春逛庙会游览的日程表。
北京人过年为什么首先着眼于厂甸呢?这是因为厂甸每年开放最早,时间最长。过去,每届阳历新年即开市,直至旧历正月十七残灯未庙会才收市, 历时达一个半月之久,而且适合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尤其是带有强烈的“书卷气”,是个名符其实的文化庙会。
厂甸以和平门外琉璃厂的十字街口为中心,向东、西、南、北伸延,包括火神庙、土地庙、吕祖祠、海王村在内。自清初琉璃窑厂迁走后,这里就逐渐形成了文化集市。辛亥革命后在空地上盖了海王村公园,次年元旦开放。园内面积不大,只建筑平房 50 余间,招商经营文玩、字画、书籍等。民国以后的厂甸庙市,就以海王村公园为中心,是一年一度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从南新华街师大附中(今宣武区教育局)往南直到今安平里一带,是一座座画棚子,专营名人字画。形式有大小立轴、各式屏条、对联、插页、扇面,内容有青绿山水,写意山水、淡墨山水,不过真伪难辨。这里逛的多数是挤来挤去的参观团,有的是似懂非懂的假内行,也有内行人在这里“憋宝”, 寻找便宜货。
安平里对面的小胡同有专门售卖风筝的摊子,除常见的“大黑锅底”、“大龙睛鱼”、“大鸥鹰”外,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高档精品,如软翅蝴蝶、花篮“拍子”、双喜字、瘦沙燕、鲇鱼、大蜈蚣⋯⋯多是卖给贵族公子哥儿们玩耍的。
海王村公园(今中国书店)东墙便道上,摆满了应节耍货的摊子。最引人的是 7—8 尺长的大糖葫芦,用剂条穿上山里红,上边刷上麦芽糖,还插了
一些三角形的小彩旗。还有大风车,最大的 64 个风轮,最小的只有两个风轮。不过,小型风车是一锣一鼓,迎风一转叮咚作响,形成“葫芦旗色鲜,风车鼓声喧”的特有风韵。
象征新正节令的玩物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有用土法琉璃吹制成的长达丈余的喇叭,谓之“琉璃喇叭”,或吹制成倒栽葫芦形的中小型喇叭, 名叫“扑扑凳儿”,两者都可以吹出音调别致的报春之声。这种摊子还兼售琉璃苹果、柿子、桃子、每组 5 个,可做装饰物摆一盘,葡萄则莹然而聚, 自为一组,极肖真品。还有的用泥土烧成各种禽鸟,用彩纸扎成小朵杂花, 另备经过剪裁的于树枝子。买者可随意挑选各种禽鸟,麻雀,喜鹊、鹦鹉、黄鹂之类,还有最精制的凤凰、孔雀和哺雏乌窠与各色杂花缚扎在干枝上, 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谓之“百鸟朝凤”、“百蝶迎春”。空竹、地轴儿、竹木刀枪、戏具花脸面具、转花筒、西洋景、氢气球、金鱼缸是下可少的耍货。青少年们逛到此处,必选其所爱,满载而归,几乎把春节拜年时所得的压岁钱,倾囊而尽。
海王村公园内的水法池广场上,搭起了 3 尺多高的木板平台,台上摆设桌椅,成为临时茶座,游人可以坐在台上品茗小恿,借以“检阅”逛庙的红男绿女。茶座的四周排满临时搭就的布棚、席棚,专卖北京地方风味小吃, 豆汁摊、茶汤、油茶摊、年糕、元宵、艾窝窝摊、灌肠摊、油煎热扒糕摊, 都向游人叱喝:“里边请吧您哪!”
东琉璃厂火神庙是古玩商们一年一度“晾宝赛会”的地方,实是厂甸庙会文玩书画的展销中心。届时,前门外廊房头、二、三条及珠宝市一带的金
店、首饰楼、玉器铺;前门五牌楼钻石局;东安市场及地安门一带的古玩铺; 隆福寺前街的各大旧书店等都跑到这里设摊营业。摊子大体分为珠宝、首饰摊;瓷器、古玩摊;金石图章摊;书画摊;古籍、碑拓、字帖摊,甚至还有东交民巷外国人设的钻石摊。每个小小的摊子都值个万几八千的银元。因此, 过去珠宝店、文玩店只要不买货、不洽谈生意,是不能随意参观的。各种珠宝一般人难得一见,只有在正月厂甸庙会期间才能一饱眼福。
1986 年琉璃厂以南路东建成的厂甸大楼,按楼层招商经营,民间工艺品、名玩字画、风味小吃等,成为长期性、固定性的贸易场所。